千万不要活在得意的过去


活在得意的过去是曾经得意过的人的一种通病,曾经得意过的人对自己曾经的得意十分留恋,总想让别人和自己分享自己曾经的得意,难得一次,别人听来颇感新鲜,甚觉有趣,自己也就越说越带劲,不禁眉飞色舞,巧舌如簧,侃侃而谈,其味无穷。但是千万要记住,下一次万万不可再在此人面前,重弹此曲。有许多老年人和事业日衰者往往不懂这一点,他们会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批人的面前重复多次介绍自己曾经的得意,结果难堪的后果来袭,弄得自己灰溜溜,下不了台,收不了场。

活在得意的过去是形成个体唠叨的一个主源。当个体对过去曾经的得意念念不忘常挂心头时,心中就会涌动将这些过去的得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强大的动力驱使个体喋喋不休地去叙述曾经的得意,此时个体也常常会忘记了听众的属性,自然听众是否曾经听过自己有关得意的过去的叙述已不再顾及,唠叨也就很自然地生成了。

唠叨在家庭、群体、社会生活中,都是人们所不欢迎的,因此人们都应该提放这一点在自己身上出现。唠叨还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早期的现象,因此对于唠叨,绝不能掉以轻心。防止唠叨当然也应该从源头上来考虑,那么对于活在得意的过去这一唠叨的主源自该让人们好自解决之。

得意的过去已成过去,过去只能偶一瞥之,万万不可注目而视,除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作为鼓舞自己的一种振奋剂之外,个体应当将其撇在一边,个体的眼光要多向前看,前路迢迢,自该远看、注视、细瞰,并为此忙碌。远看、注视、细瞰都需要足够的时间,需要很多精力,个体一旦做此投入,就一定会十分忙碌。

前面的路无边无际,前面的路千条万条,路自目前的脚下,如何跨出,万万不可随意一踮一踩一蹴一踏一跃,当看清方向,明白去路,为此务必远看,穷千里目。多个目标,好自选择,有道的该走哪一条,无路的该怎么辟。要勘测,要比较,要权衡,哪有功夫沉醉在得意的过去。

选准了方向,明确了道路,要好好地查看怎样明确方向不偏离,怎样上路,注视,瞪起双眼好好地观察,不看清楚怎么能行,人的眼睛具有注视的功能,注视就是集中精力注意地看。˙韩愈《答刘正夫书》:“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覩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 宋田况《儒林公议》卷上:“每殿庭胪传第一,则公卿以下无不耸观,虽至尊亦注视焉。”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士人注视丽者,屡以游词相挑。”该怎么注视就该清楚了。

《说文》云:“细,微也。”在古代,汉字是由帝王的史官创造和把握的,是极其尊贵的事物,绝非一般人所能染指。所以汉字定义的角度和立场都是帝王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文选·班固·东都赋》有“瞰四裔而抗棱。”《文选·张衡·东京赋》有“左瞰旸谷。” 汉书·扬雄》有“瞰帝唐之嵩高兮,脉隆周之大宁。”

元稹《松鹤》有“俯瞰九江水,旁瞻万里壑。”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有“下瞰峭壑阴森。”细瞰当有多忙。

    还有工夫活在得意的过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