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值升至49.1,创三个月新高,表明中国制造业活动和经济活动出现企稳迹象,9月终值为47.9。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11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制造业活动重返扩张趋势。具体数据显示,中国10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2,预期50.3,前值49.8。汇丰控股定于北京时间周四09:45公布中国10月汇丰制造业PMI终值数据。PMI相关数据若高于50水平,表明相关领域活动处于扩张趋势;若低于50水平,则表明相关领域活动处于萎缩趋势。汇丰银行2012年11月1日发布,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9.1,较9月的47.9回升1.2个点,并创下三个月以来新高。
10月PMI的回升得益于前期宽松措施发挥效果。市场分析认为,汇丰PMI数据向上逼近50“分水岭”,向市场传递出较为明确的正面信号,印证了此前的经济触底预期。部分乐观人士甚至预计,今年年底PMI数据有望回升到50以上。中国经济短周期已经触及阶段性底部的可能性增大,在此背景下,汇丰PMI数据能否如预期般出现继续改善的状态,无疑对市场信心具有非常微妙的影响。结果不出所料,印证了市场的乐观判断。汇丰中国10月制造业PMI指数初值为49.1,高于9月的47.9,同时也达到了3个月以来的新高。而中国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录得48.4,相较9月的47.3也有明显提升,也达到了3个月以来最高。此前,9月汇丰PMI终值上修至47.9,脱离了8月创下的41个月以来最低水平。而10月数据超过47.9,再度向市场传递出较为明确的正面信号。
2012年10月1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最新的PMI数据。2012年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重新回到临界点之上。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9%,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是本月制造业经济总体回升的主要动力;中型企业PMI为49.3%,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7.2%,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为52.1%,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生产保持增长,且增速连续2个月加快。
2012年1月-10月PMI走势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PMI 50.50% 51.00% 53.10% 53.30% 50.40% 50.20% 50.10% 49.2% 49.8% 50.02%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析:“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回升至50%景气区间以上。三个月内首次回归至50%的临界点以上,基本符合预期。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为四个月内新高。 主要反映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汇丰PMI)为49.5%,比预览值提升0.4个百分点;环比回升1.6个百分点,但连续16个月低于50%的临界点。总体来看,10月PMI指数基本符合预期,有较多的积极信号,经济触底复苏趋势明朗化;但中小企业状况欠佳,经济的复苏力量可能较弱,经济总体仍维持弱平衡局面。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10月PMI为50.2%,表示重回荣枯线,超过“50%”临界点之上,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数据暗示中国经济已触底并在企稳。此前于10月24日公布的10月汇丰中国PMI显示,中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初值为49.1%,较上月47.9%回升明显,也为3个月以来的新高,市场普遍预期10月官方PMI将重回荣枯线上方。该指数上升进一步印证中国经济正在筑底反弹,并可能继续提振市场对今年剩余时间中国经济走势的信心。”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析:“今年3月以来,PMI一直枯荣线下徘徊。但是到三季度尤其是9月份出现了转折,PMI拐头向上,揭示出工业企业下滑势头得到遏制。事实上,进入9月以来,经济企稳的信号就不断递增。9月份进出口规模达到345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 近期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走势同样如此。 PMI指数的连续回暖,说明经济的复苏已经在实体有所表现,特别是中小企业表现超过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45%。三季报匆匆落幕,并未给市场带来多大惊喜,PMI数据的回暖或给目前孱弱的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9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7.8%,结束了5个月的下降趋势,10月制造业PMI升至50.2,回到荣枯线以上,订单指数持续上升,说明实体经济回暖迹象明显。中国宏观经济3季度见底,4季度回暖的预期通过先行指标得到进一步验证。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10月份以来不断创出新高,外汇占款于9月份出现回升,说明境外资本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心增强,资本外流趋势也同时发生逆转。随着人民币短期升值趋势持续,资本流入增加,4季度宏观经济企稳复苏的迹象已经十分明确,但中国经济未来能回到什么样的增长水平还要看十八大之后政府在制度改革方面的力度和节奏。”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指出:“事实上,自9月经济数据公布以来,市场关于经济是否见底的讨论就不绝于耳。GDP三季度同比增长7.4%等重要数据公布后,市场反应颇为踯躅:一方面,让早已习惯于GDP8%以上年增长的投资者体验到,未来经济增长中枢逐步下移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另一方面,管理层对三季度宏观数据的态度却颇为乐观,纷纷预测全年经济增长完成7.8%目标难度不大。根据工银瑞信在最新报告中表示,多数分项数据显示经济正在逐步迈出底部,纳入广义融资数据口径的中长期资金需求上升,以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为代表的基建投资连续几个月大幅攀升,与出口增长同步的制造业投资增幅也逐步回暖,经济见底的信号已经显现。”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析:“在中国制造业PMI各单项指数中,生产指数为52.1%,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生产保持增长,且增速连续2个月加快。同时新订单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是2012年5月以来首次回升至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来自客户的产品订货量由降转升,市场需求有所好转。此外,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3%,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原材料库存持续减少,但降幅略有收窄。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4.3%,比上月上升3.3个百分点,该指数自2012年8月以来逐月攀升,并连续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整体水平继续上升。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析:“各企业状况分化,供需好转库存降。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9%,环比回升0.7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且位于临界点以上;中型企业PMI为49.3%,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下;小型企业PMI为47.2%,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七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下。大型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中小型企业仍是困难重重。9月生产指数为52.1%,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但相对历史水平仍然偏低,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增速略有好转。新订单指数为50.4%,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六个月以来首次回升至景气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3%,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但连续五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积压订单指数为49.3%,比上月大幅回升2.8个百分点。
这表明内需好转,外需下滑速度也在放缓,需求面总体改善。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3.8%,环比大幅回落4.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大幅回落且低于临界点以下,表明企业库存库存下降。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3%,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连续17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且绝对水平较低,表明企业去原材料库存周期仍然持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4.3%,比上月大幅上升3.3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大幅回升且连续两个月位于景气区间,原材料价格反弹趋势明显。从业人员指数为49.2%,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处于临界点以下,就业形势仍未好转但有企稳迹象。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1%,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并回归至景气区间。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被动去库存启动,温和反弹可期,10月PMI指数回升至景气扩张区间,显示经济状况好转,印证了我们在《触底企稳,曙光在前》、《被动去库存已启动,筑底企稳趋势明显》中经济在三季度见底,四季度回升的判断。10月企业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和积压订单指数都有好转,生产指数加速扩张,产成品库存大幅下降,原材料库存处于低位,这表明供需面同步改善且需求改善更为明显进而带动企业库存被动下降,经济进入被动去库存周期。汇丰PMI指数也有类似表现。由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已进入去库存阶段,企业库存已较低,预计被动去库存阶段将不会长期持续,经济将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从而推动经济回升。但是,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仍然欠佳,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偏低仍是经济隐忧。目前的回升将较为温和,是触底后的弱势反弹,经济仍处于弱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