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有36个“桃花源”?


  中国为什么有36个“桃花源”?

  秦时明月,水流花放,洞口桃花,路转峰回,别有天地,晨烟暮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欲穷其林,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民风淳朴,和谐安乐,1600多年前,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激发了古往今来人们对美好“桃花源”的向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36个“桃花源”!仅重庆市就有永川桃花源和酉阳桃花源,笔者认为,中国桃花源越多越好!今年8月我去云南普者黑,看到人们忘我狂欢的情境,我想中国每一省市有个普者黑,社会就会和谐许多!



  毛泽东诗碑刻“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蔡律摄于酉阳桃花源

  查阅有关资料,中国目前最有名的有十处桃花源湖南凤凰古城;高原密林的故事——新疆哈巴河;中国廊桥之都——温州泰顺县 ;欣赏水的美丽——贵州小七孔;与世隔绝的香格里拉——云南坝美;中国的马尔代夫——三亚市蜈支洲;高原冰川奇景——四川海螺沟;金色花海望不到边——罗平;青藏高原上的明珠——然乌湖 ;胡杨林的震撼——额济纳。对桃花源爱之深,研究之深,在笔者接触学者中,巴渝文化学者田景和先生是令人钦佩的一位。



  2011年11月4日,与银行李经理赴驱车37多公里,穿越60多个隧洞,考察重庆黔江酉阳县。闲暇花一个多小时逛了阳桃花酉源,石牌坊上,镌刻着著名诗人流沙河题写的“时光隧道今通古,桑竹田园主娱宾”“无影无踪渔郎路志,有根有据陶令文章”两幅楹联。蔡律摄



  重庆酉阳桃花源仰视洞口高处,是由著名历史学家马识途先生题写的“桃花源”三个大字。蔡律摄

  淅淅沥沥秋雨中,我与田景和先生在酉阳桃花源小聚,每一个景点蕴藏的文化内涵,田景和先生侃侃道来,如果将来退休重返桃花源,听他讲古往今来桃花源的故事,陶渊明的故事,那别有一番情趣,我在想:中国为什么有36个“桃花源”?

  1、先有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后有趋之若鹜的人间桃花源。“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描绘了一个既无剥削、又无压迫、人人劳动、生活安宁、环境优美的理想社会。字里行间也寄托了陶渊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也反映了广大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更兼通篇文章语言质朴简练,笔调细致流利,描绘逼真,令人如同身历其境,艺术上的成就很高,不愧是一篇传诵至今的名作。



  酉阳桃花源。 田景和供照片

  古往今来,人们希望没有贪污腐败,没有贫富分化、没有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社会,去寻找心中、现实中的桃花源,是可理解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发表讲话时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说,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我想,把中国建设成“21世纪的桃花源”那该多好啊!

  2、中国许多地方,自然环境哪怕只有一个特点《桃花源记》描绘的相符,人们仿佛找到依据,就有理由称自己的地方就是“桃花源”。有记者报道说,一在长沙工作的男子兴冲冲地跟媒体说,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寻找,他找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者跟着这名男子像模像样地踏访了一番,给出个结论是,这个地方的确与《桃花源记》中的描写“有几分神似”。这个新闻写的很妙,妙就妙在“神似”一词的使用。自家阳台上如果有花有草,主人几页书读罢在混沌梦乡半睁开眼,也会发现此地与“桃花源”有几分神似。这样的新闻完全可以当作娱乐新闻来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何处不飞花,难道我们就能据此认为到处都是“桃花源”吗?自陶渊明以来,中国人寻找“桃花源”的心愿一直是如此地强烈,乃至随便一小处风景就迷惑了双眼,自以为身在“桃花源”中了。



  酉阳桃花源俯瞰。 田景和供照片



  1600多年前,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留下了一个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从洞口往里看,还真有点《桃花源记》里的感觉和味道。蔡律摄

  3、各地发展旅游业巧打“桃花源”牌。“桃花源 ”已为中国老百姓熟知,成为一个品牌,全国有36多个地方都在争夺“桃花源”就不奇怪,永川桃花源位于永川市黄瓜山白岩槽卫星湖源头,占地200余亩,距永川市区15公里。桃花源内林木葱茏、瀑潭相映、鸟语花香、四季如画。每当我有重大决策的时候,我都来到永川桃花源,清新的空气让我头脑清醒,静心下来思考问题,容易突破原有的思考格局。



  关于“桃花源”的原型地争夺,闹出了不少笑话,前后有多个市、县30多处景地自称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甚至连棵桃树都很难找到的北方某地,也想沾点“桃花源”的光。但有一种观点认为,“桃花源”就是陶渊明他老人家杜撰出来的,根本不存在,结合原作的寓意,众人都以为陶渊明为后世编造了一个梦,实际他只是告诉了大家一个朴素的道理:不要相信“桃花源”的存在。蔡律摄于酉阳桃花源



  酉阳桃花源景区大酉洞洞外桃林夹岸,落英缤纷,洞内土地平旷、阡陌纵横、良田美池、村落点布。有松峰耸翠、石室藏书、飞泉洒玉、玉盘仙迹、龟鹤遐龄、桃涧流红、机织烟霞等“桃源八景”。自古 “蛮不出洞、汉不入境”,令文人墨客神往,是休闲、体验、访古寻幽的绝佳去处。蔡律摄



  牧童遥指杏花村。溶斗盆地面积4公顷,土地平旷、阡陌纵横、良田美池、村落点布。11月4日,蔡律摄于重庆黔江酉阳县



  “远离尘世喧嚣、步入秦晋田园、探寻科学奥秘、回归绿色天堂”。桃花源中精致的避秦庄,得名于“自云先世避秦时乱”。避秦庄旁边是十二生肖及大片桃林。出景区处,有陶然阁和拙村。陶然阁实际上为一处不再使用的秘密军事基地。该基地为西昌卫星的最初发射作出了重要贡献。蔡律摄

  4、意境优美的令人神往桃花源,实则是当时的盛世危言。赞同有学者的分析,《桃花源记》原文不过400余字,不足三条微博的信息量,里面涉及景物的描写,也就三五句话,最后陶渊明老师还以一句“后遂无问津者”断了后人追寻的念想。《桃花源记》原意不在写景,而是借歌颂乌托邦式的“桃花源社会”,来发泄对黑暗、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这篇意境优美的文字,实则是当时的盛世危言。

  有人说,从中国目前的现实状况看,想找到“桃花源”真的是艰难的事情,柏油公路修到上千米的山顶了,风景秀丽处建满了富人住的别墅,人工制造的各种巨大雕像非常难看地戳在风景中令人胃口大败,景区门票迎风涨一年一个价,花费巨额资金申请了国家遗产、世界遗产的名头,却没钱用于文物保护……人迹能到的地方,几乎都挤满了手持数码相机的游客,擦肩摩踵好不热闹,哪来半点《桃花源记》描写的悠然世外景象?



  中国目前有36个“桃花源”!为何如此众多?当下中国,每个城市都是一个巨大的工地,活在这个工地里的人们,背后环境、人际、工作等带来的综合压力的折磨,所以,明知“桃花源”不存在而去寻找,是几代人共同的精神寄托。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让人痴迷让人陶醉的佳境,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地方。现实中,有世外桃源吗?如果有,那究竟中国的世外桃源在哪里?她姿色美丽?她文化底蕴深厚?还是她朴实无华……一代伟人毛泽东诗云: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真正的桃花源也许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的精神乐园。永川桃花源 蔡律手机摄



  1600多年前,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留下了一个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蔡律摄

  据说溪畔桃树多,一到春天,桃花盛开,落瑛缤纷,溪水流红。明代无名氏在洞壁题刻绝句一首:“洞前流水渺漫漫,洞里桃花渐渐残。曼倩不来渔父去,道人闲倚石阑干。”明季酉阳宣慰使冉天育在咏大酉洞“八景”的诗中也有“万山嶙峋洞天幽,结酗联翩作胜游。霄际松风青霭霭,洞边桃瓣水悠悠……”



  穿梭游弋 浮沉自得的鱼群   蔡律摄于酉阳桃花源



  酉阳县桃花源景区“伏羲洞”“品世外桃源、游伏羲神洞、觅始祖遗踪、看神秘世界”,被游人誉为“神秘洞穴、地质奇观”。伏羲洞规模庞大,景观独特。洞长2.46公里,最高处有79米,宽50米左右。集惊、险、奇、幽一体,美不胜收。洞中溪流遍布,有的高崖珍珠洒落,有的绝壁银丝高挂,有的瑶池细流如诉,叮咚之音不绝于耳,相映成趣。蔡律摄

   明万历七年,东阁大学士文安之在为酉阳土司冉奇镳的《拥翠轩诗集》作的“序”中写道:“酉富名胜……一为大酉洞,洞可数百武,划一门,旷然天际,得平衍地数十亩,精舍在焉,有小溪贯洞契而出。余语玉岑,广植桃花万株,使春风旖丽之余,桃花逐水趁流,以待问津者。”可见大酉洞桃花源在明代已具规模,且为酉阳州内之胜景。有诗云:“洞前流水渺漫漫,洞里桃花渐渐残。曼倩不来渔父去,道人闲依石栏杆。”



  银瀑飞溅    永川桃花源。蔡律摄



  永川桃花源。蔡律摄



  笔者与四川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创建人张放在永川桃花源。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宋]贺铸《青玉案》,中国36处桃花源各具特色。永川桃花源 蔡律手机摄



  蔡律在永川桃花源  陈德君摄

  是的,“桃花源”在晋宋时期找不到很正常,在现在找不到,也不是什么特别奇怪的事情。

  蔡律   2012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