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心书城:传统书店发展的成功典范


  罗曼·罗兰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姬荣菲)对于深圳人来说,中心书城可谓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突破了“柴米油盐”式的物质世界,走向可以愉悦灵魂的精神天堂。

  深圳中心书城位于深圳市中心区的南北中轴线上,市民中心北,莲花山公园南的最显赫位置,是这座城市最中心最好的一块地方。同时,也体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情怀与胸怀。深圳中心书城有别于其他传统书店的冷清氛围,相反却是一派热闹的欢乐气氛。为什么深圳中心书城会是如此景象呢? 8月26日下午,“2012中国城市榜?外媒记者城市行”采访团一行带着这一疑问来到深圳中心书城,感受了深圳人书香生活的同时,也找出了问题的答案。

  文化,从来不会盛气凌人

  首先,深圳中心书城的建筑给人以平和开放的感觉。与邻居深圳图书馆、音乐厅、少年宫奇异的现代造型相比,与周边通体透明的摩天大楼相比,深圳中心书城是一栋朴素无华的建筑,外形犹如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厂房,仅有两层高,灰色大理石外表,几乎没有任何装饰。这是国际上以“共生建筑”蜚声业界的黑川纪章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他们朝觐地脉人文,洞察时代需求,最终奉献出一座集生态、先锋、人文、娱乐于一体的建筑杰作。

  绿色生态营造创意书生活

  其次,中心书城不仅是补充知识能量的地方,同时也是拥有许多绿植的“大氧吧”。深圳中心书城的整个建筑骈弃了以往高大威猛的风格样式,是因为文化从来不会盛气凌人。首层设有可供游客漫步的回廊,二层有观景平台,屋顶为绿化与生态广场,南、北两区分别有一方一圆两处宽阔的“采光天井”,植物茂密,修竹森森,应合着“天圆地方”的中国式审美。书城内部大面积的共享空间,阶梯状的开放式论坛,让这座城市显得大气通透,内涵丰富。论坛上方标有“创意书生活”的古朴灯笼,一语道破了深圳中心书城的发展核心。站在阶梯论坛面前,眼望论坛上形形色色的人群,不由觉得自己仿佛身在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中。

  有活力喜交流吸引香港人

  第三,深圳中心书城不是一个售书的大卖场,而是一个有活力的交流思想的清新殿堂。从2000年11月始,深圳市政府盛大推出了“读书月”活动,从此将每年的11月份定为“读书月”,并举办各种与图书和阅读有关的活动,还向市民推荐阅读书目,评选十大好书等。深圳这座年轻摩登的新城市,一下赢得了中国许多作家和读书人的亲近感。

  不仅如此,香港人也很喜欢到深圳购书,不仅是因为深圳的书便宜,更是因为深圳有“书吧、交流会、休闲、讲座”等多个选项,可以给他们意想不到的文化交流机会。两岸三地的名家PK,涵盖职场、人生、艺术、作品赏析等多个层面的讲座也是香港读者所青睐的部分。深圳打破了书城在人心目中的原有定义,将书城打造成为可以互动交流精神思想的美好家园(博客,微博)。

  累了,就到中心书城歇歇脚

  在深圳中心书城,如果你看书累了,环顾四周,会发现形形色色的人,填满了每一个角落。白发老人,三尺童子,穿着短裤踩着拖鞋的中年人,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的年轻人,还有躲在某个书架后面以书掩面偷偷接吻的红男绿女。书店亦是舞台,书客亦是演员,灯一直亮着,表演也随时进行着。或许,这里有一半人既是来看书的,也是来看人的,同时也是被人看的。

  记者们在游览中心书城时,发现了许多学生模样的人群。或许是放暑假的原因,使得书城成为学生们的憩息场所之一。而男孩与女孩相互倚坐着,笑谈手中翻阅的爱书,让人不自觉的嗅到一股初恋的味道,有朝一日,男孩女孩终将长大,而中心书城便会成为他们成长中的一个驿站,那情那景也定会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甜蜜的埋藏在内心的角落里。

  去中心书城 成为深圳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深圳中心书城不仅是购书售书的地方,更是一个文化生活中心,人们可以在此喝咖啡小坐、也可以在此吃饭聊天会朋友,致使逛书店与生活结合的如此密切。据介绍,这些娱乐休闲店铺也是深圳中心书城的最大贡献商,书城的主要收入并非是出版物的销售,出版物的收入只占所有收入的10%。而咖啡厅餐馆等的店铺租金才是中心书城盈利的最大来源。书香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深圳人自由出入于书城中,少了很多严肃感,增添了很多温馨感。

  一座城市,需要雄伟的中心书城,而一座城市的品性也恰恰是体现在这多元的生存空间中,因为任何一种价值观和思想的发源地,都离不开滋养他的文化氛围,精神的汇聚需要无数个自由的空间去催生。当很多年过去以后,我们依然可以怀念某一个下午,我们谈论的某一本文学著作,或者我们谈论的某一种文化现象,这代表着一种平和,一种自由,一种开放和一种交融,代表着和地气的一种接近。它是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的一种勃勃生机,城市的生长需要土壤,书店常常会成为人们交流思想和心得的地方,只有滋养出这种氛围,城市才会流动、鲜活、传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