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强权是未来最夯的经济形态


 

 

    近段时间以来,热钱在亚洲各国任意肆虐,给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而中国香港地区对此的感受尤为强烈。自9月以来,香港恒生指数涨幅已达12%,房价再创历史新高,而金管局也入市干预,向市场注入了高达144亿的港元。

    对此,很多人认为,热钱是在以香港为跳板,意在进入中国,虽然现在这种现象并不明显;当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他们的观点是,热钱直接从国外进入中国内地和借道香港进入成本没有什么区别,没必要绕道而行。

    其实,这些观点正确与否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看到这后面反映出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热钱为何要流动

    要理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什么是热钱。从定义来看,热钱又称游资或投机性短期资本,是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它具有高收益性与风险性、高信息化与敏感性、高流动性与短期性、投资的高虚拟性与投机性等几个特点。

    这些都是在网络上可以轻松搜索到的解析,不必垒诉。而我在这里要指出的是,热钱流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在一个地方快进快出呢?答案就是一个——资源。

    回顾中国近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其实它有一个内在的驱动力——人口资源。在1979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高增长,从1949年的5.4亿增加到了1978年的9.6亿人,使中国储备了巨量健康的劳动力。加之当时的企业不必提供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资本基本无需投入改善劳动环境等,这使得欧美将制造业纷纷向中国转移,建造起了庞大的中国“世界工厂”。

    而且,即便实施了计划生育,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在1982-2011年,中国劳动人口数量依然从6.25亿增长到10.02亿,累计增幅高达60%,几乎是同期总人口增幅的两倍(1.87倍)。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创造了近10年来紧贴10%的GDP增长率,让全世界都眼红。

    然而,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根据最新的中国人口预测方案,到2017年,中国劳动人口数量将达到9.992亿人,并形成峰值,之后便进入漫长的负增长期。到2030年,其预测值是9.522亿人,但比2017年减少了4.7%,是同期总人口的减幅0.95%的4.95倍。

    伴随人口红利消失的是成本的逐渐上升,也就是说中国一直引以为傲的低成本优势也将随之消失。而很多的跨国公司早已看到了这一变化,并逐步开始从中国撤离,向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转移大量的利润。

    前面已经说过,热钱流动的原因是资源,而外企的资本可以看成是数量更大、运作更复杂、周期更长一些的热钱,其实质是大同小异的。如此,当这些东南亚国家在大量吸收国外资本的时候,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凭什么是它们?难道它们拥有什么资源优势?

    没错,它们的确拥有资源,但不同于中国的人口资源,它们拥有的是实物资源。可以说,一个实物强权的时代正在到来,它将是未来最夯的经济形态。

 

    什么是实物强权

    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普遍呈下滑趋势,各国纷纷加印钞票来提振经济,却遭遇纸币价值不断缩水的尴尬。在纸钞越来越不保值、个人财富无法得到保证的时候,有没有一种财富不会像纸币一样在金融危机后蒸发,而且能保值,甚至在未来还可以增值呢?

    答案就是资源,也就是实物,特别是那些珍贵又需求奇缺的资源。如果说过去是“现金为王”,那么在纸币不断贬值的今日,就是“资源为王”。换言之,你手上该握的不是虚的纸币,而是“实物”。

    资源并不局限于人们熟知的石油、黄金等,事实上其涵盖的概念相当广泛,从燃料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到森林资源如原木、矿物资源如铁、铝、铜,稀有金属如铬、稀土金属,以及贵金属金、银、白金、钻石等,甚至足以生产大量农作物的土地,都是资源。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无法被人为膨胀的、蕴藏量有限的、用完了就没有的资源,所以只会越来越值钱。有一个很现实的例子。二十多年来,津巴布韦政府不断滥发钞票,导致物价每年以超过一百倍的速度成长,二十年前存在银行的可以买一幢别墅的一千万元现钞,现在已经连一只鸡都买不起了。由此,津巴布韦也被喻为“穷的只剩下钱”的国家。

    事实上,在实物资源变得越来越稀有的时候,全球大国早已拉开了抢资源的大战,并逐渐呈现出白热化趋势。比如持有巨额美元外汇存底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早已认识到未来实物比钞票更有力量,与其坐视手上财富随美元贬值而不断缩水,不如及早去投资实际的资源,因为拥有“实物”才有影响全球的力量,也才有了财富的保证。

    来看一组数据,中国在2009年时的短短十周内在资源领域投资四十二亿美元;印度过去十年为了抢资源已投资超过七百二十亿美元,并购案更超过了一千件;而亚洲的先进国家日本,更早已布局资源领域,仅日本三菱就与澳洲的必和必拓共同出资在澳洲昆士籣开发了六座煤矿等。并且他们不只是消极的避免财富缩水而已,还有更积极地目的,那就是在全球对资源的需求有增无减时,政治和军事都是为他服务的,唯有资源是本。

 

    两大实物强权国

    无论各大强权为了资源展开了怎样激烈的竞争,但对只想保值财富的一般人来说,如何选择财富储备的目的地才是重点。那么,在“实物强权”时代哪些国家值得注意呢?而近年来拥有丰富资源、经济成长也相当出色的国家非澳洲和印度尼西亚莫属。

    澳洲不仅是全球最大黄金、铁的生产国,其铅、锌蕴藏量还为全球第一,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煤炭出口国。此外,澳洲的经济表现也是二十大工业国(G20)中最好的。在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澳洲没有任何一季出现衰退,而且其出口的天然资源还创下历史新高,是最早宣布退出G20财政与货币振兴方案计书、并升息的国家。

    而在一般人对澳洲大企业所知甚少时,世界三大铁矿公司却有两家和澳洲有关,即必和必拓与力拓。中国是全球最大铁矿砂买主,而这两家公司就是垄断全球铁矿砂供应的主角,他们因为屡次以高姿态和中国谈判铁矿砂价格,逼迫中国不得低头而名噪一时。

    至于印度尼西亚,它是东南亚最大、全球第十八大经济体,是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印尼国内生产额(GDP)从未出现过负增长,即使受到200年金融海啸冲击,仍能交出年成长率超过6%的亮眼成绩。

    其实,印尼早已有“第五个金砖国”之称,重点之一在于其拥有十分丰富的林木、煤矿与天然气等“先天”资源,此外还有“后天”资源,主要就是棕榈油,这是广泛被使用的替代石油的原料产品,德国、意大利皆以此来发电及提供暖气。目前,印尼的生棕榈油出口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而未来他们更积极发展树上的油田——麻疯树,正在掌握下一波的替代能源供应。

    澳洲与印度尼西亚,象征着在资源为王时代实物强权的兴起。当“纸”上的富贵不再足以成为人们财富的保证时,投资实物以及拥有实物的国家立即成为全球焦点,并将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形态。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热钱的流动,其在亚洲各国蠢蠢欲动,其实就是在找冲进资源抢夺大战的突破口,以便赢取更多的利润。而对于其是否会流入中国,我觉得暂时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中国中央领导层才刚刚换届,一时在经济上还不会有太大的改动,并且许多改革方案还未尘埃落定,经济发展在一段时间内会维持现状,热钱不会在这个时候进入中国。除非中国抓住机遇大力投资实物,在实物强权的时代占得一席之地,到时中国的经济或将更上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