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成本低开,回报率高


  根据报道,旅华日本名人加藤嘉一被日本媒体《周刊文春》揭露学历造假,并被迫公开“谢罪”,但正如许多人所认为的,其“谢罪”的口气是轻松的,态度也谈不上诚恳:《周刊文春》和其他媒体所揭露的造假行为有多起,他仅“担当”了其中一起,却对其他指控视若无睹,既不证其有,也不辩其无,自然更谈不上负责或道歉。

  事实上,他被指捏造学历、履历并非始于最近,而是伴随其名声大噪始终不绝于耳。但对于此前的质疑和提醒,他本人固置之不理,那些推崇他的媒体和人物也不以为意,甚至直至今日,他本人已开始“谢罪”,尚有一些嘴硬者对造假的性质、责任轻描淡写,却转而盛赞加藤“有担当”、“是好汉”、“中国人能这样么”。

  也难怪一些国人如此麻木:在中国,上至官员,下至商界、学界名流,拿着假文凭(或“假的真文凭”)当敲门砖,一路顺风顺水、平步青云的人还少么?这些人在假文凭、假履历未被揭穿前,将这些虚假头衔披挂整齐,招摇过市,牟取各种有形、无形利益,一旦被揭穿,就闪转腾挪,长袖善舞,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继续扮演“导师”,力图保住那些依靠造假谋得的利益,而事实证明,他们的这些做法经常是有效的,文凭、学历、履历造假,成本很低,回报很高,而代价和风险却与之不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