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股市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跌,并创四年收盘新低。基准上证综合指数收盘跌17.65点,至1973.52点,为2009年1月16日收于1954.44点以来的最低收盘点位,跌幅0.9%。深证综合指数下跌1.9%。目前来看,市场信心低迷的原因并非担心资金。
本周是本月最后一周,月末因素将导致机构资金需求有所提升,这确在一定程度上使资金面承压。但中国央行维稳资金面的政策意图十分明显。此前,市场已预计本周中国央行将通过逆回购操作注入的流动性规模将会较上周有所提升。果然,中国央行周二早间在公开市场针对性增加了逆回购操作规模,并且继续将发行利率保持不变。
据媒体报道,本周二中国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了总计人民币135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包括700亿元7天期品种与650亿元28天期品种。同时,两品种发行利率继续维持在3.35%与3.60%水平不变。由于本周公开市场到期逆回购资金较上周小幅上行至2690亿元,其中本周二到期量为1740亿元,而本周央票到期量仅有150亿元,因此本周资金面自然形成净回笼2540亿元,但此规模对于央行对冲压力并不算太大。上周公开市场逆回购资金到期量2420亿元,上周二与上周四到期量分别为1200亿元与1220亿元,中国央行在上述两日通过逆回购分别为市场注入1140亿元与890亿元流动性。之前,中国央行已连续三周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净回笼规模逐周递减,分别为1010亿元、750亿元和240亿元。不过,由于财政存款陆续投放,支撑了年末资金面持续维持相对宽松。
不过,中国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流动性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昨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称,鉴于较为温和的通胀水平为中国央行留出更多操作空间,明年中国可能会放松货币政策,以增加就业并为陷入困境的企业提供支持。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陈东琪在一个论坛上发表讲话称,中国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下调利率。陈东琪指出,虽然有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出现反弹,在当前经济放缓迫使部分企业裁员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财务压力依然很大。
公开数据表明,今年前10个月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个,但农村地区就业人数下降,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此外,中国政府还有空间通过降息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差(部分发达国家的利率目前已基本降至零)。何况,国内外的利率落差也可能吸引“热钱”流入,导致资产泡沫。尽管中国央行自去年11月以来已经三次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今年已经两次降息,但是,7月份最后一次降息以来尚未对利率进行任何调整,5月份最后一次降准生效以来也没有再次动用这一工具。中国央行近期为国内市场注入流动性的主要渠道是短期银行间货币市场操作。
眼下,中国内地股市如果没有外部干预提振,无法把投资者信心从历史低位中打捞上岸。可以想到的捷径,或许是大规模流动性注入。然而,我以为虽然当前中国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速度稳定,但外部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必将在明年某个时候给中国内地物价带来更大压力,也给中国政府最高决策层进一步大幅放宽货币政策带来压力,何况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造成的浪费以及银行系统风险还有待消化。所以,投资者可以期待有利于股市的政策,但不可指望货币政策大调整。
能救股市的不是货币政策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