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线,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当地壳岩石承受的压力超过其本身的强度之后,就容易发生断裂出现断层,此时往往会伴随着地震的发生,带来极为严重的灾害。
而在当前,一本于2010年5月发行顿时就风靡全球的命名为《断层线》的书,内容却并不是介绍地质学的知识,而是相关于经济的预言。这本书的作者是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迈•拉詹,其被喻为“厄运预言博士”。
在2007年,拉詹就曾预言金融市场即将步入厄运,无人相信。当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他的前瞻和清醒才为人所认识。此后,他用断层线原理分析了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别是:美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美国国内政治之间的冲撞;国际收支失衡;是不同金融体系之间的碰撞。
金融危机发生四年后的今天,其影响远远甚未消失。同时,欧元区的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英国连续几个季度经济活动平淡;日本更是出现了二次探底。金融危机二次来临的噩梦似乎正在变成现实,而世界将寻求救赎的目光转向了中国。
中国真的能担当起这样的重担吗?这是很多人都极为关注的话题,也是不得不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既然美国是因为没有在意经济中潜在的断层线,从而爆发了金融危机,影响了全世界经济的发展,那么这样的原理是否也适用来分析中国的经济呢?
中国经济有断层线吗
探讨这样的问题,实属不忍,但这也是中国必须要正视的问题。先来看一个案例。
众所周知,日本经济的发展早期源于对外向型增长的依赖,但伴随着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日本虽然曾经努力实行变革,却没有成功,甚至在1985年后,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了大规模的股市泡沫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短暂的繁荣后是严重的经济大崩溃,其影响至今犹在。
事实是,日本不仅没能帮助世界经济走出泥潭,反而需要其他国家伸出援手,这是很深刻的断层线。直到21世纪初,美国为了应对互联网泡沫破灭而采取的措施才增加了日本的出口量,帮助其走出困境。
因此,依靠出口拉动增长非但不能在富裕之后,自然而然地实现经济增长的均衡化,反而会增加依靠自身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难度。而日本的例子也说明,要摆脱对出口的依赖,进而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并不容易,但是这也是避免断层线的唯一出路。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的确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没有什么重大事件的阻碍,在未来10-2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然而虽然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但它同样也选择了外向型增长的道路。
但与其他选择外向型经济道路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家庭消费占国民收入的份额远低于平均水平,并且中国的经济数据是不能完全相信的。而为什么中国的家庭消费如此之低呢?部分原因是因为计划生育以来,中国大部分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家庭已不能再依靠这种传统的子女养老保障。
同时,中国外向型增长战略还面临另一个更传统的问题,即作为中国经济总收入的一部分,家庭收入很低,这主要源于大批的劳动者仍然想从农业转向工业,加之国家以低利率的形式对国有企业进行补贴,这就意味着家庭存款从银行得到的利息会很低。
此外,家庭消费低也是中国外向型增长战略的一个弊端。国有企业不把红利分给国家,家庭也不能直接拥有这些企业的股份,这样普通家庭不认为自己能够从国有企业中受益,因此他们的消费水平比他们的实际购买力要低许多。如此一来,国内消费水平低使得经济只能过度依赖国外的市场需求。
可以说,现在的中国正在面临着如当年的日本一样的经济断层线,并且在经济的多个方面均出现了断层线迹象。
3条经济断层线
在“美国衰落”的言论甚嚣尘上的时候,中国更应该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理性分析。目前,中国经济具有3条危及其长期稳定性的潜在断层线:
其一,中国应付得了基础设施泡沫吗?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命令国有银行尽可能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提供贷款。由于政治因素,即使是有风险的项目,银行也得进行贷款。而当此类投资往往是无法取得足够回报率的,贷款就容易出现贬值。为了维持银行贷款和高就业率,政府会买下这些不良贷款并将其分散到国有企业,而最终债权人就是政府自己。最后,中国政府将成为自己制造的庞氏骗局的受害者。
其二,中国能成为一个创新经济体吗?曾经,需求旺盛的全球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促进了中国的快速增长。但当前,这已经无法提供能支撑中国增长的消费了,唯有利用技术创新发展为高端产品生产国才是出路。但这需要几种至关重要的机制,如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高效的国内资本市场和创新体制等,这对中国而言却是软肋,加之中国等级森严且强调稳定的政治文化,也不能产生出具有冒险精神和快速变革的经济文化。
其三,中国能处理好人口和政治的长期挑战吗?劳动力快速老化,是中国的经济模式面临的长期挑战,因为这会带来经济增速的放缓和退休金需求的上升,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导致经济不稳,中国政府都有可能丧失民意。回顾近30年来的经济成就,人口红利是发展的内在源动力,如果要持续发展,中国必须需要实现又一轮的变革。
如何弥合断层线
找到了发生断层线的原因,就需要提出解决的方法,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如何弥合中国经济中的断层线,我有以下几个观点:
其一,要遏制通货膨胀。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危机四伏,中国不但没能拯救世界,自己也陷入通胀等麻烦之中,究其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导致了粮食、食品价格的不断上升。同时,中国推出了很大的国家投资方案,也试图通过调高利率来遏制通货膨胀,但其效果并不能立竿见影。而现在整体的思路是各个国家在积极推动消费,中国在发生改变的过程当中能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中国在消费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储蓄方面的作用也有所下降,这样的改变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
其二,要适时扩大内需。由于中国家庭收入很低消费不振,要由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向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很困难,但增加家庭的消费也是唯一的出路。具体的做法有:提高人们的工资水平、提高居民储蓄的利率、增加公共开销方面的政府补贴、改善中国的社会安全网等。简言之,中国过去的政策是更加倾向于企业,现在应该让政策调整逐渐倾向于家庭、倾向于居民,这样以居民消费的提升来拉动内需是最为稳定、安全的方式。
其三,推动金融体系改革。金融部门的重要职责是让资本能够得到正确的分配。在许多公司能够有很多的盈利的时候,如果金融业发展不好,企业就会把这些资本储存下来,而这些闲置资本还是需要重新分配调度到那些需要资本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及刚刚建立起来的创业型企业。一个好的金融体系应该能够识别不同的技术,合理地分配资本,把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本分配到更需要的地方,这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
此外,中国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改变,包括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以及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其中是满足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当务之急,因为它们已经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目前中国银行提供融资的对象主要还是大型企业,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
其实,一个国家的发展就如同人的成长,难免会遭遇挫折,但也只有这些经历才能够促使稳健发展进程。对于国家经济而言,出现断层线是很自然的现象,关键是要提前预知,并找到解决的方法,然后去改进,将可能出现的危害降低到最小。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许多的波折,近十年来的贴近10%的GDP增长也不会是持续的,唯有找到了那条正确的道路才能使经济发展更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