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混合,不再能够分清彼此,这样的过程即为融入。个体融入群体,呈现了个体进入该群体,混合,不再能够分清该个体与该群体的区别。融入社会,实际就是融入群体。融入群体有三项主要融入介质:语言,习惯,思维。
介质是指能够传播媒体的载体。一种物质存在于另一种物质内部时,后者就是前者的介质;某些波状运动,如声波、光波中,则称传播的物质为这些波状运动的介质。介质亦称媒质,一般地说,它是物理系统在其间存在或物理过程(如力和能量的传递,光和声的传播等)在其间进行的物质。
语言是人类相互沟通最重要最经常使用的工具,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的集成。凡有人类群体的地方就会有语言,因为人类群体内部的活动离不开语言。现在世界上查明的语言有5651种,其中约有1400多种还没有被人们普遍承认是独立的语言。个体要融入某群体或者说个体要融入某社会,个体必须要掌握、熟悉、使用这个群体或社会所流行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本身的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和句式,这是构成一种语言的五大基质。掌握、熟悉、使用一种语言,就是要掌握、熟悉、使用这种语言的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和句式。个体一旦对某一种语言的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和句式掌握、熟悉并善于使用了,也就标志着该个体已经在融入使用该语言的群体或社会的努力中获得了基本成功。
习惯是指个体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和生活方式,是一种省时省力个体自然呈现的经常反复的动作。习惯一经养成,个体就会在其存在的各种时空中,极其自然地反复经常地让该习惯内涵的动作呈现得淋漓尽致。被习惯囊容的行为是一种定型行为,一般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习惯的养成借助于积久,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习惯养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达自动化的结果。一个群体或社会都具有其本身特定的习惯,这是由这个群体中的人或这个社会中的人的共同自然呈现、经常反复的动作合成的。个体融入某群体或融入某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个体的动作已经自然呈现、经常反复该群体或该社会的动作,或者说,该个体已经具有该群体或该社会的习惯。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性的和间接性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是感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的特征和联系,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有其本身特定的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抽象、综合与概括的运行中有其特定的程序或过程。个体融入某群体或某社会也就需要在思维时,按照这个群体或社会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按照这个群体或社会的抽象程序进行抽象,按照这个群体或社会的综合形式进行综合,按照这个群体或社会的概括方式进行概括,从而使个体的思维纳入群体的思维或社会的思维,使个体的思维与群体的思维或社会的思维一致。
善于掌握融入,就能最快地使自我在群体或社会中立足并取得成功。
对融入的研究
评论
编辑推荐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