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期望值是调整心态之必须——求职准备系列谈之四


心态的不健康,恐怕是如今大学生们在进行求职准备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心态浮躁的问题不解决,求职的过程必然是要连吃苦头的。道理很简单,这些年轻人尽管在学校中学了十几年,书本知识掌握了不少,大大小小的考场也见识了许多,但这些根本无法构成他们自命不凡的资本。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及自身的局限,对于自身的长与短,很多年轻朋友却根本无法认清,因而总是对未来的职业前景有着太多不切实际的心理预期。尤其是关于职业开始阶段的目标定位,更是不现实地寄予了太高的心理期望值。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学习,为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精力了那么多的压力和磨难,如果得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那也太对不起自己、太让别人瞧不起了呀。如果用做生意做比喻的话,自己和家人这些年投入了那么多,如果在职场中得不到好的回报,自己不就亏大了吗?说啥自己也不能做赔钱的买卖呀。
而他们恰恰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无情现实,我们的教育与职场需求基本是脱节的,尽管个人的教育背景会成为其职业能力的重要基础,但如果直接将两者等同起来,那就未免过于天真和幼稚了。现在人们对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认识,但在职场中还是不可能将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混为一谈的。当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大学生进入职场的时候,用人单位不可能仅仅根据其教育背景来决定取舍,而能够引起对方兴趣与关注的也不大可能是其职业能力,因为这些他们也许还处于空白状态。真正可以引起用人单位好感甚至欣赏的,其实是一个新人是否具备良好的求职心态。如果在刚进入职场之初,就把自己当成商品待价而沽,结果一定是很难堪的。这里当然没有全盘否定大学生们职业价值的意思,准确地说,这些可爱的年轻人一定是有职业潜质的。但在进入职场之前,这些潜质并非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如果不经过一番社会实践的历练,潜在的职业价值根本无法转换为可以为企业创造真金白银的现实价值啊。
具备很强的自信心固然没错,但自信绝非自负,两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泾渭分明。自信是对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能力有信心,完全能够实事求是地正视自己的不足,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善和丰富自己。而自负却是内心虚弱的一种外在表现,本质上是不敢面对自己的弱点,惧怕艰苦、困难和各种压力与挑战。具体到求职准备的问题上来,相信每个当代的大学生都能够勇于消除自负的不健康情绪,努力强化自己的自信心。一个具体的操作性建议就是,勇敢地调低自己对职业的心理期望值,只要能满足自己最低的生存需求,收入的高与低、待遇的好与差、环境艰苦与否、面子上是否好看,这些表面的因素都是应该忽略一些的。
因为这些东西其实都是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如果一个新人能客观地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态,不过多地看重那些物质及表面的因素,踏踏实实地安心工作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在实践中学习技能、积累经验、收获成长。那么也许不会经历太长的时间,起初那些不被你看重的物质层面的东西,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的。那个曾经的新人、菜鸟身上会出现不小的变化,比如薪资会高了一些,待遇会好了一些,受到关注与尊敬的目光也会多了起来。而造成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就在于,由于有了扎实的基础岗位实践历练与积累,你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职业竞争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个人的职业价值自然有了显著的发掘和施展。一条光明的职场成功之路,才可能清晰地出现在每一个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待的年轻人面前。
可见,取得求职成功并非高不可攀,所需要的其实无非是一种心态的自觉调整。而如此简单的问题却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构成很多年轻人难以逾越的巨大障碍,原因就在于心态的调整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要冲破很多的思想羁绊,比如急于求成的浮躁、好逸恶劳的本能、只顾眼前的短期行为、向往名利的贪婪等等,这些东西都程度不同地隐藏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有的人自我抑制及调整的能力强,自然可以做到理智战胜邪恶,坚持走上健康、积极的人生正道。而一些社会经验欠缺、意志力薄弱的人,比如一些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朋友,就难免误入歧途了。在这方面,我们这些过来人自然要用我们的经验和阅历帮助他们及时地纠偏,以免付出更多的代价。因为这不仅是这些年轻人个人成长的失败,更是整个社会的沉重代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