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友林评价“成都模式”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成都的对外开放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城市影响力逐步提升,已经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2011年,成都人均GDP达到7640美元(48790元),城市化率超过66.2%。以“三轴三阶梯”为代表的成都模式既呈现出鲜明的国际化、全球化特点和趋势。
西部大开发10年来,成都的发展道路被概括为“三轴三阶梯”模式,即以“复合城市化、要素市场化、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从“全城谋划”到“全域统筹”再到“全球定位”的发展模式。
“三轴”,即“复合城市化、要素市场化、城乡一体化”,是成都十年来发展的三条主线。复合城市化,成都用10年完成了发达国家城市从早期工业化到中期去工业化再到当前建设全球城市、信息城市的百年历程。要素市场化,就是成都通过改革创新,突破体制瓶颈,把市场化进程向土地等要素市场纵深推进,激活市场资源,激发市场活力,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形成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集聚和积累。城乡一体化,就是成都以区域中心城市快速发展为基础,以大城市带大农村,通过城乡统筹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开拓了发展空间,凝聚了发展动力。
“三阶梯”,是成都“全城谋划”、“全域统筹”、“全球定位”的三个阶段。从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到2003年,是全城谋划阶段。从2003年到2009年,是“全域统筹”阶段。现在,成都把战略视野拓展到全球,进入了新的“全球定位”阶段。其目标是打造“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节点城市”和“世界田园城市” 。
“三轴”和“三阶梯”不是孤立发展的。“全城谋划”、“全域统筹”、“全球定位”三个阶梯意味着成都十年发展的三次重大跨越,同时,每一次跨越都不是对前者的否定和放弃,都不是建立空中楼阁,而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化、环环相扣。
成都的改革在内地城市改革中突出一个“战略”定位,一个有战略定位的城市是有大智慧的城市,成都这几年之所以在招商引资上屡出奇招、猛招,取得了其他城市难以取得的成绩,就是这个城市在战略上“略胜一筹”。
不过,对成都模式的评价不能太高,因为它没有突破现行体制,只是在现行体制之下摸索了一小段,成都的探索并没有质的飞跃,仅仅是在进行一次探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