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结构性投资引领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更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的含义很广、涉猎范畴很宽,其政策具体内涵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策,这个政策信号不仅表明未来中国经济走向,也揭示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关键驱动力和辅助驱动力及其增长点所在。城镇化涉及的行业很多,包括传统的基建类如土地及保障房开发、钢铁、建筑建材等,而城镇化对家电、煤炭、有色、化工,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行业都意味重大利好。
第一,城镇化意味土地改革。随着城镇化的不断纵深推进,集体土地流转或征用后,其商业价值会大幅上升,无论转性与否,都会吸引相关开发和建设商商业运营和交易来盘活资产。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开发和城镇化建设对水泥、钢材等建材行业意味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第二,城镇化意味扩大内需。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正在由50%向70%挺进。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上千万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常住人口,这些转化过来的常住人口将会对衣食等日用消费品、对住房和汽车、对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形成巨大需求。这成为扩大内需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城镇化不是简单地盖几所房子,而是未来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像家电、汽车、商贸物流等相关上市公司发展的潜力巨大。
第三,中国的城镇化,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城镇化。这意味着农业产业化龙头和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在推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有发展机遇。
第四,深度城镇化作为未来十年的主要发展动力,新型城镇化将为房地产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据测算新型城镇化在未来的近十年中,每年平均新增2.5亿平米的需求,一方面可以提升行业规模,另一方面,也可以化解三四线城市的过度投资和高库存风险。
第五,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必将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覆盖面等社会保障和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将更趋于公平以及城际交通网建设和城市更新改造的不断加大,这些无疑将带动相关方面的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第六,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深度推进,城镇户籍和常驻人口数量的增加,围绕着服务城镇的吃、住、行等服务行业将会快速发展,由此在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民收入的同时,必定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最后,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在城镇化过程中,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发展空间巨大。特把是服务于县域经济的一些商业保险企业和地方性商业银行,将在金融服务创新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国际经验表明,一国的保险发育程度与城镇化水平高度正相关。保险是现代城镇化的生活方式,主要逻辑在于一是农、牧、渔民在脱离土地、血缘等传统生活保障的依托之后,商业保险是新的保障手段;二是城镇化率提升伴随的居民财富的增长,会提高对商业保险和理财的需求。过去二十年我国保险密度与城镇化率的高度相关性证实了这一点。总结之前中国发展经验,城镇化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保险密度将增加4.4%;三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商业保险发挥更多的补充社会保障作用的同时将拓宽保险业在养老和健康保障领域以及社会管理领域的市场;四是长久期的保险资金可以弥补城镇化过程中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同时也为保险资金找到稳定的配置标的。从美国经验来看,二战后城市化建设加速的过程,是其债券市场大发展的时期,保险资产配置也从之前的以国债为主逐步过渡到以企业债券为主。
总之,个人以为城镇化将引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城镇化——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评论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