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笔者关于城镇化必将成为未来黄金十年战略机遇期发展主线的逻辑结论,是两年前为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实验区桥头堡之一的区域节点城市,永川国房局所做的一个调研报告《永川区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及其上下游相关行业现状调研报告》。忽略掉大量的数据和图表,结语部分如下:
五、结论和综合建议
从前述人口发展趋势,房地产现状和发展趋势,房地产对相关行业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以及民意调研数据和逻辑推论来看,永川房地产业在未来1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依然具有支柱性地位。
以新型服务业为构造核心的产业链,离不开房地产的发展。解决城市未来新增人口就业的主要着力点在第三产业。其对农村人口的消化吸附力在64.79%。每增加100个服务业工作岗位,将吸附65个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个高杠杠比率,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关键。
解构服务业态,我们可以细分到房地产及其中介机构,物流交通运输,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百货服装电子等批发零售商业,医疗机构,美容健身,文化创意,网络游戏,职业教育培训,饮食娱乐,家政服务,休闲旅游等行业。
其中房地产具有的投资+消费的双拉动模式,为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发展战略中需要优先发展和巩固的支柱产业。
在市场化进程中,合理规划和引导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是政府的首要决策目标。无论是短中远期,都离不开这个决策目标。在优化房地产业发展大计之后,才可以做到其他服务业态,尤其是新型服务业态的发展。
从新的城市化发展目标和就业目标来看,政府在对土地资源的投放和控制力度要强化。这不仅是集约土地资源的需要,更是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资源要素价值的需要。未来土地投放目标,年度应该控制在800亩以内。土地规划方面,要尽量做到商住分区,控制社区商业的无序发展,引导中心商业的发展。让土地的居住价值和商业价值各归其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大大增强。
商业地产的规划和发展是未来10年首要解决的房地产发展战略要点。
由于就业与收入分配的不均衡,以及永川市民对房地产品的价格接受瓶颈,要维持房地产的市场规模,居住分区上,控制主城区的土地供给,尽量引导中心乡镇的建设和发展。
未来10年的房地产,将以城乡统筹为核心去构造。重点集镇的建设发展是关键。这样,房地产发展格局从依赖主城区发展,向依托重点集镇发展转移。房地产的供需才可以获得平衡。
政府公共配套投资建设要以重点集镇为核心进行配置。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新时期房地产建设的主要目标。而主城新区,要以高端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为要素进行打造。与大重庆接轨,提升整个城市的居住品质上档升级。商务办公要放在配置的关键节点上去。而有序控制农村人口进城居住,引导其进入就近集镇居住是解决城市发展居住矛盾的要点。
创造区域分布更加广泛的产业链。主城上班,郊区居住的新型置业模式要大力引导和发展。这样,未来房地产为带动的新型服务业才可以不断得到发展,从而不断增加产业投资比重,增加工作岗位,降低农业人口比重。
在健康稳定,分级分区明显的新型房地产业链条构造完成后,新型家政服务,商务办公,休闲娱乐,农家乐,郊区旅游等等现代服务业才可以得到发展。
创造新增就业工作岗位的关键是,是拉开职业收入的极差,为新的细分产业的融入拓展空间。在收入极差较窄的状况下,拓展新的工作岗位的难度较大。
因此,对于未来10年,继续以房地产优先发展为主,商贸、旅游、休闲、娱乐、职教、医疗、家政等为辅助的产业链构造是核心。
而这一切,都需要在政府的合理引导下,遵循市场运行规律,运用市场手段去解决。
这个报告成稿日,恍惚记得是2010年2月份。之所以有这样的逻辑认识,不仅是作为专业分内工作的习惯思维,重要的地方在于持续观察到当时新上任的李克强副总理分管房地产工作,多地视察之后总是强调“城镇化”建设,这与一直提倡近20年的城市化建设,虽然一字之差,但是内涵却是大为不同的。李克强副总理将和习近平总书记一道,带领中国经济走向未来10年征程。其言其行,自是非同小可。
于今,李副总理,已经公开阐释了中国经济最为稳定的经济增长筹码:“未来最大的潜力是城镇化”(李克强语)。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实干的习总书记和李副总理们,已经把好了中国如何稳定经济,走向华夏民族重归辉煌这道脉。这就是时限的转变。房地产的转变也由此揭开序幕吧。
房地产如何转变呢?逻辑要点正是在于新型城镇化。中心城市的发展,不再是政府工作的重心。中心城市的发展,固然会是市场运作的主流,但是,一旦政府调动各类资源向三线城市为核心的城镇集群倾斜,新的造城运动的流向会发生与过去20年城市化运动流向截然相反的路径选择。这已经不是臆测。我们看大城市群之间的高铁构造,大城市互动时间缩短。而未来的高等级公路建设呢?重心会移动到大城市的环线建设上去。而环线建设,正是将大城市纳入中心点,外围分散的三线城市纳入互动循环体中。并以此分支建设次等级公路到三线城市的中心镇。这将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线。
路通人和。路通财通。中国下一代政治精英们要做的,正是打通城乡之间的交通瓶颈,细分产业归流到小城镇。这是重庆作为统筹城乡示范基地建设所演示出的案例。未来将会以此方式向全国推广之。因为李克强副总理,已经为“城镇化”建设在广而告之了。
城镇化平抑高房价的逻辑,不难理解。看看北京、重庆等特大城市周边的小产权房,释放出的巨大消费潜力,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不合法”的小产权房尚且如此受欢迎,假如穿上合法的外衣会如何呢?对于集体土地上的开发权属管制问题,只要附加上合法的税收,允许其进入自由市场流动,社会总供给大增,城市消费体系分流,投机份子失去好时机逐渐退市,房价问题不再是困扰政府的问题。让房价回归于市场自我循环解决,无序发展必将进入有序发展。
这就是城镇化建设平抑高房价的逻辑。当然,市场的逻辑在于,城镇化建设,是人们的真实需求。唯有需求存在,供需规律才会发生作用。如果单一将乡镇作为房地产开发,而不配置产业均衡,这样的城镇化建设,没有新意,也没有出路。
但愿,未来的城乡一体化会实实在在的美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