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调研报告


    

    2011年“两会”期间,宁夏人大代表团提出了“关于将宁夏沿黄经济区设立为内陆开放特区的建议(第4753号建议)”,被全国人大办公厅列为重点建议交由我委办理。今年819日,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召开重点建议办理工作协调会上,宁夏自治区在第4753号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设立银川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的建议,希望中央有关部门联合到宁夏实地调研、形成答复意见并上报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银川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设立方案”,并希望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赴宁夏调研并向国务院提交报告。

根据陈昌智副委员长的指示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同志的批示,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牵头组织了由外交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商务部、海关总署、银监会、民航局以及全国人大民委、办公厅共20位同志组成的联合调研组,由西部开发司副司长欧晓理同志带队,于2011年101013日赴宁夏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专题汇报,现场考察了银川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空港物流园区、世界穆斯林城、总部经济区、惠农陆路口岸及部分特色工业园区及企业,随后又召开了调研组讨论会和调研意见反馈会,与宁夏自治区交换了意见。宁夏自治区对此次调研十分重视,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会见了调研组一行,并对调研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赞同和感谢。自治区人大常务副主任马瑞文、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赵小平两次出席调研座谈会并讲话。在此次调研活动中,调研组的同志们亲身感受到了宁夏对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热情十分高涨。

一、宁夏的设想和诉求

宁夏国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2010年末总人口633万。宁夏沿黄经济区范围包括银川、吴忠、石嘴山、中卫四个地级市所辖中宁、灵武、青铜峡、贺兰、永宁、平罗等10个县市,是宁夏的精华地带,以45%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区61%的人口、90%的经济总量和94%的财政收入。中南部山区9个县区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宁夏自治区提出在沿黄经济区内划出一块区域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依托穆斯林文化优势,以及相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门户、内陆开放的示范区、现代产业的聚集区。其具体构想是,银川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按“一区两园”布局,即:银川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包括空港经济园区和总部经济园区,总面积114平方公里。其中,在空港经济园区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并相应建设配套产业基地;总部经济区通过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善,逐步形成立足宁夏、服务全国、主要面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的大型企业总部集聚区。根据设立银川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的需要,相应地请求国家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具体包括:

(一)产业政策。一是支持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在宁夏投资发展新兴产业和休闲避暑产业。二是比照海南旅游岛政策,允许宁夏在旅游发展政策上先行先试并实行免税购物。三是加大国家各类科技投资计划支持力度,引导全国科技力量在特区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给予高科技企业前三年全额贴息贷款。

(二)财政政策。一是设立特区产业投资基金,将特区重大基础设施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给予资本金及贷款财政贴息支持。二是从特区设立之日起到2015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特区建设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

(三)税收政策。二是除关税、进口消费税和进口增值税外, 2020年前在特区征收的其他税全部留在当地。三是对中阿经贸论坛各国参展的就地销售产品免征进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

(四)金融政策。一是支持特区推进金融体制创新。二是允许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宁夏设立分支机构,并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三是支持宁夏设立地方或中外合资的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或私募基金。

(五)土地政策。一是对特区建设用地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单列,不占用自治区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二是对使用荒山、荒漠、荒滩进行产业开发的,免交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有偿使用费。

(六)其他政策。一是将宁夏清真食品认证中心升级为国家级认证中心。二是支持开通银川直达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等国际航线,并将银川河东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赋予落地签证权限。三是成立特区管委会,享有省级经济管理事权。

二、调研组的意见

调研组一致认为,在宁夏就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进行先行先试,是国家所需,宁夏所能,应予支持。同时认为“银川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这样的名称可批性不强,因此建议叫做“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同时建议在对试验区的范围、功能定位、重点产业和支持政策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政策意见、编制规划或实施方案,用以指导试验区建设。

(一)设立内陆开放经济试验区是国家所需

加快内陆开放是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调整和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一,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优化开放结构,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提出要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积极推进宁夏、新疆、甘肃等省、自治区同中亚、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29号)指出,要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我国沿海开放和沿边开放都是通过先设立特区或试验区,开展先行先试区,然后逐步推开的,唯独内陆开放目前尚没有专门设立试验区。目前穆斯林国家贸易总额为2万多亿美元,其中我国与穆斯林国家贸易额仅为1400多亿美元,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未来贸易发展的潜力巨大。在宁夏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探索主要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发展经贸合作的路径和模式,积累内陆开放、全方位开放的经验,对拓展我国对外开放领域、丰富对外开放内涵、完善对外开放格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巩固、拓展和深化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能源战略合作关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温家宝同志指出:“回眸近二百多年来的历史,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被耽误的历史机遇太多太多了。我们有一百个理由、一千个理由振奋起来,加强合作,加快发展,追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而没有任何一个理由可以心存疑虑、踌躇不前”(《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在开罗(阿拉伯联盟)的演讲》)。预测到203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70%左右,能源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宁夏与阿拉伯国家都是能源富集地区、又都是穆斯林聚居区,依托宁夏的人文优势搭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的经贸合作平台,不断巩固、拓展和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建立能源战略合作长效机制,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第三,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统筹区域发展、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2007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工作时指出:发展问题是现阶段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首要问题。只有发展问题解决好了,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和谐。宁夏是我国唯一既不沿边又不沿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同时又是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示范区。依托宁夏穆斯林文化优势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发展同世界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以开放促开发、促转型,加快沿黄经济区的发展,从而带动解决中南部地区贫困问题,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同时,通过搭建主要面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的经贸合作平台,促进商贸、旅游、休闲、保健、创意、会展等服务业,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设立内陆开放经济试验区是宁夏所能

第一,具有独特的人文优势。宁夏作为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被誉为中国的穆斯林省。回族有爱国家爱和平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宁夏回汉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堪称民族团结的典范,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回族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宗教信仰相同、生活习俗相近、文化认同度高,在相互交流和贸易方面具有明显的人文优势。宁夏人民与阿拉伯民族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商贸往来源远流长。自2006年以来,宁夏自治区每年都举办“两节一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国家各界人士走进宁夏,了解中国。特别是随着去年和今年连续两届中阿经贸论坛在银川成功举办,宁夏日益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这是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要条件。

第二,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五优一新”(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其中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清真牛羊肉、羊绒制品、枸杞及其制品、高酸苹果汁、脱水蔬菜、数控机床、碳素产品等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认可度日益提高,为外向型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旅游、餐饮、商贸、休闲保健等服务业发展迅速,创意、咨询、财务、软件开发等高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商务环境不断改善。

第三,基础条件日趋改善。区域内拥有银川、石嘴山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宁夏经济的重要引擎。灵武羊绒产业园区控制了世界上70%以上的羊绒资源,并拥有世界先进的加工技术,产品畅销国际市场,前不久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夏生态纺织产业园区最近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惠农陆路口岸是连接华北与西北的重要物流节点,目前已完成海关监管区、检验检疫区、集装箱堆场、铁路专用线、口岸信息系统年等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实现货物发运量近3万标准箱60万吨,居天津港21个内陆港首位。正在规划建设的中国宁夏世界穆斯林城,包括文化展示、慈善教育、商业贸易、休闲娱乐四大板块,将成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牵头组织有关部委深入调研一次,并向国务院专题报告。设立内陆开放经济试验区是一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强力督办,拟定在11月份再次召开督办会议,继续推动该项工作;二是宁夏方面迫切希望国家能够批准并支持内陆开放经济区建设,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在会见调研组时表示,自治区主要领导还要就此事专门与委领导进行沟通,并适时向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汇报,争取国家支持;三是我委作为人大重点建议主要承办单位,有义务综合有关部门意见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如果在我委的推动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设立,将是对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做出的重大贡献。

(二)建议国家层面对宁夏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给予大力支持。一是对试验区建设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重点用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服务。二是根据发展需要及条件在试验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促进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三是授权其设立国家级的清真食品认证体系并支持其开展国际互认工作。四是协同有关部门研究将中阿经贸论坛升级为中阿博览会并在银川设立永久会址。五是研究伊斯兰银行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准入及其监管问题,促成有关部门畅通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金融合作通道。六是适当给予税收、土地、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

(三)建议宁夏自治区对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对试验区的范围、功能定位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需要国家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并与有关部门进行深入探讨和衔接,使相应的支持政策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此文于20111019日专呈国家发改委领导。陈学君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