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树之花——山茶花。因其深冬开花,又名耐冬。又因花大而艳,多为红色,有“冷胭脂”、“雪里娇”、“赤玉环”之美称。山茶花是“花中精品”,花姿丰盈,端庄高雅,以“花中娇客”入列“中国十大名花”。山茶花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超越了文化差异,享有“世界名花”之美誉。国际茶花协会是茶花的国际性组织,在各国茶花产区轮流举行“国际茶花大会”。山茶花的花语是理想的爱、谦让。山茶花的箴言是结婚千万不要急,要等到恋爱成熟的时候。
“丛丛绿叶衬瑶华”。山茶树属常绿乔木或灌木花卉,树高可达15米。山茶树体态多姿,有直立、开张、丛生、垂枝葡萄型等,兼具“松柏之骨,桃李之姿”。青翠苍绿,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可以用“大、长、丰、多”四个字描述山茶花特点。大,即花朵大;长,即花期长;丰,即色彩丰富;多,花姿多样。因品种不同,花期从先年11月至翌年3月间,单花花期7-15天。红、白、黄、紫、墨各色茶花皆有,粉红花“别有轻红晕脸霞”,大红花“猩红点点雪中葩”,白色花“秀色未绕三谷雪”。以红色为主,富于变化的花姿花色,为人们带来无限生机、无限想象和无尽希望。气韵雅洁,情味隽永。白山茶洁白如玉,故又名玉茗花。“消尽林端万点霞,丛丛绿叶衬瑶华。宝珠买断春前景,宫粉妆成雪里花。余下竞传丹灶术,此身甘旁玉川家。江头梅树无颜色,何况溪边瑞草芽”(明瞿佑《白山茶》)。另外,山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山茶果俗称油茶籽,呈球形、桃形,从中提炼---山茶油,保健价值极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有专家称之为“天赐中国”、“油中之王”。 如今,山茶花已经遍布世界各主要国家,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山茶栽植集中在长江流域,多用于庭院绿化,北方则在室内盆栽山茶花。目前,中国山茶花品种达到300个以上,浙江、福建、江苏等地大规模批量生产。
“胜过天池百花摇”。中国是茶花的老家,中国栽植茶花的历史至少有1400年。茶花栽植史发端于中国的南朝。中国茶花起源于青藏高原,后分南北两支,南支发展为云南山茶,北支发展为四川山茶。至隋唐时期,茶花已经进入宫廷和百姓庭院。自唐以后,茶花与牡丹一样,成为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炫耀的玩物。唐代诗人贯休《山茶花》:“风裁日染开仙圃,百花色死猩血谬。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以及唐后蜀花蕊夫人《咏山茶》:“山茶树树采山坳,恍如赤霞彩云飘。人道邡江花如锦,胜过天池百花摇。”似乎都是在向人们描述四川山茶花盛开之景象。云南茶花比四川茶花晚一些,但也超过1000年。云南南诏晚期舜化贞中兴二年《南诏图传》卷首绘有两株云南茶花古树,卷中写道:“奇王之家……瑞花两树,生于舍隅,四时常发,俗称橙花”。所谓“瑞花”、“橙花”即指云南茶花。最早咏云南茶花的诗是明朝李东阳《山茶花》:“古来花事推南滇,曼佗罗树尤奇妍。拔地孤根耸十丈,威仪特整东风前。玛瑙攒成红万朵,宝火烂漫烧晴天。”云南茶花后来居上,有“甲天下”之美誉。1979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一套“云南山茶花”特种邮票共10枚。李鹏为昆明金殿茶花园题词“春城茶花甲天下,试问谁家甲春城。”野生山茶分布于浙、赣、川的山岳沟谷丛林下和山东省涝山及沿海岛屿。浙江省宁波、四明也有成片野生的山茶分布。浙江瑞安县大罗山有一株1200岁的“大红金心”山茶树,树高8.5米,树干周长1.5米,枝繁叶茂,花姿炫丽,人称“茶花大王”,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云南会城沐氏西园保存数十棵古茶树,花朵以万计,形成“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绕红半个天”的壮丽景观。福建建欧县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发现中国特有珍惜树种闽鄂山茶,“偷得梅精神,借来菊颜色”,甚为珍贵,实属罕见。另外,在江西省黎川、四川峨眉山等地,均有1000年以上古茶树。
世界惊艳茶花美。大约在中国栽植茶花的同一时期,日本就从中国引种了茶花。冯国楣教授在《中国茶花》一书序言中说:“早在公元七世纪初,东瀛日本国遣唐使来中国留学。返回时,将浙江山茶花从温州港带回日本栽培。”在唐代,宁波、温州是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港口,是日本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至于中国茶花传入欧美的时间,目前尚存在分歧。一种说法是,1739年英国是从中国引进半重瓣开红花的山茶品种,随后传入欧美各国。另一种说法是,早在14世纪意大利就从中国明代引入了茶花。意大利教堂内发现14世纪或15世纪的壁画中有茶花。在西班牙加利西亚奥卡花园里生长着一株滇山茶古树,高10米,冠幅9.4米,干围周长1米,树龄有200多年。1948年3月,20多个中国滇山茶品种,由云南经上海空运到美国加州的旧金山,鲜艳硕大的花朵,竟在美国茶花界引起强烈轰动。1979年邓小平访美,美国人特意在白宫布置1500朵山茶花欢迎尊贵的中国客人。
茶花之美一园收。2003年在金华召开了国际茶花会议,借此机遇将大黄山公园改扩建为“中国茶花文化园”。这里林木葱郁、繁花似锦、风光旖旎。正所谓:湖光山色,尽现美妙景观;茶花王国,汇聚文化百味。中国茶花文化园采用江南民居建筑风格,青瓦白墙,色彩分明,依山就势,临水而建,墙脚贴上雕琢茶花图案的板石,在墙廊画上茶花图案,局部嵌上有茶花图案的木雕板,烘托茶花文化氛围。在美丽舒适的园中不仅可以尽情观赏各种名贵茶花,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尽情地游览以茶花命名的楼、台、亭、阁、湖、山、塔、桥等景点,欣赏历代茶花名诗名词、名画名著,还有茶花摄影展、书画展等等,以陶冶情操。园中胜景,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茶花广场占地1800多平方米,中心有一蹲龙凤呈祥浮雕,两边有八根石柱,上面用各种字体雕刻着历代赞美茶花的诗词八首。对面是汉白玉雕壁,上面刻着潘天寿大师的“十分江南春色”画,广场四周种满大茶花并放置盆景、盆花和花钵。
茶花故乡趣事多。山茶花以其美丽的容颜、勇敢善良的品格钩住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魂魄。栽植山茶树的历史要比栽植梅树的历史短1000多年,与海棠的历史差不多,在群芳之中资历不深。可谓是南有山茶花北海棠花。茶花与迎春花一样是春天的使者,却没有报春第一枝的美名;与梅花一样傲然绽放在寒天,却没在人们心目中留下凌寒独自开的印象;与牡丹一样有着雍容华贵的容貌,却没有国色天香的桂冠。然而,牡丹的雍容华贵,兰花的清幽淡雅,梅花的孤傲芬芳……都不能阻止诗人为茶花的绚烂而倾情歌颂。自唐代以来,留下不少与山茶花有关的逸闻趣事。明代诗人邓直心仪山茶花赞其有“十绝”。一曰:花色艳而不妖;二曰:树干壮足合抱;三曰:纹苍黯若云;四曰:枝斜曲如龙;五曰:根奇形似虬;六曰:叶茂可蔽荫;七曰:耐霜四时青;八曰:花容历数月;九曰:插花不改本色;十曰:百年古树胜新植。唐代诗人张籍极爱山茶,终身不娶,专心事花,被称为“花痴”。明代道士张三丰于太清宫栽植山茶花,被蒲松龄称之“花仙”。山茶花是一些民族地区崇拜的偶像,大理白族把山茶花推为至尊——百花之王,每年农历2月9-15日是“朝花会”,家家门前花如山,一盆盛开的山茶花,美丽的姑娘称之“金花”。
俯拾皆是山茶诗。南宋范成大“门巷欢呼十里寺,腊前风物已知春”,描述成都海六寺山茶花盛况。明代李东阳“古来花事推南滇,曼陀罗树尤奇妍。拔地孤根耸十丈,威仪特整东风前。玛瑙攒成亿万朵,宝花烂漫烘晴天。”“正月滇南春色早,万树山茶绽脸笑。艳李妖桃愧无能,园林处处红云岛。”形容云南山茶花盛开时景象,北国风雪满天、寒风刺骨,而云南春意盎然,百花齐放。山茶花如火一般,争春比艳。大文豪苏东坡“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说似与君君不会,烂红如火雪中开。”陆游是赞美茶花的高手“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陶弼“大白山茶小海红”,“年年身在雪霜中”。俞国宝“玉洁冰寒自一家,地偏惊对此山茶”。曾巩“山茶花开春未归,春归正值花盛时”;白居易“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光一道映朝霞。飘香送艳春多少,犹如真红耐久花”。郭沫若“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
一曲优美《山茶花》。歌唱山茶花的歌曲比较多,特别是台湾艺人邓丽君一曲《山茶花》,弥漫柔情与缠绵,异常美丽动听:“你说他的家,开满山茶花,每当那春天三月,乡野如图画,村里姑娘上山采茶,歌声荡漾山坡下,年十七年纪十八,偷偷在说悄悄话,羞答答羞答答,梦里总是梦见他。一朵花,他说你美丽,就象一朵花,他希望总有一天,把你摘回家,村里姑娘也会羡慕,羡慕你象一朵花,年十七年纪十八,偷偷在说悄悄话,羞答答羞答答,梦里总是梦见他。一朵花,但愿你美丽,能象一朵花,更希望有那一天,跟他转回家,村里姑娘出来欢迎,欢迎你这一朵花,年十七年纪十八,偷偷在说悄悄话,羞答答羞答答,梦里总是梦见他。”
山茶花是昆明、青岛、威海、重庆、万县、宁波、温州、金华、景德镇、衡阳、楚雄等城市的市花。
风雪冷艳赤玉环——山茶文化
评论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