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摔跤”背后


  ● 职能部门必须建立公开、合法、有社会公信力的重化工项目立项程序,充分尊重市民的知情权,从根本上解决重化工项目面临的僵局。

  2012年是环保事件对中国区域经济影响日益重要的一年。国内各地发生的因环保问题导致某些工业项目无法落地并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现象并不少见,地方政府也将主导当地经济发展的因素从财政、货币政策、土地政策新增加了寻求环保、当地工业发展同当地民众切身利益三者共赢的关系上。虽然宁波PX项目事件最终以当地市政府宣布“坚决不上PX项目”而告一段落,民众似乎取得了所谓的“胜利”,但宁波却因为PX项目的下马,或其他一体化项目的延迟,让宁波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上摔了个小跤。

  从10月22日宁波市镇海区湾塘村数百居民以“居住点离化工厂近”为由集体到区政府上访,到10月28日晚宁波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称坚决不上PX项目,并表示“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停止推进,再作科学论证”,这期间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群聚事件,官方也多次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回应。当地民众和官方的多次“互动”是族群利益的博弈,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博弈,而官方最终做出坚决不上PX项目的决定,表面上是“邻避运动”在中国再一次获胜的案例,实则凸显出公众的环保焦虑,以及隐藏在环保背后的民意才是主导经济发展的力量。政府尊重民意体现了执政为民,但这次的民意是否又真的为宁波的发展争取到利益最大化了呢?

  宁波近些年的经济发展数据足以说明此次PX项目取消的利与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宁波这座改革开放后一度在经济总量上走在全国城市前列的城市,这些年来地位在逐渐下滑,处于较尴尬的地位:2005年宁波在中国城市GDP排名中位列第11名,2008年位列第13名,2010年位列第15名,2011年位列第16名,后面的沈阳和长沙也是虎视眈眈想超越它。正所谓后有追兵,前有标杆。

  宁波在中国城市GDP排名中排位的逐年下滑凸显出宁波地区的工业支撑力不够。在当前中国城市GDP排名中,从全国第九的杭州到16名的宁波都挤在6000亿到7000亿元这个差距不大的空间中。在这种差距较小的空间,谁发力或者错失一些大机会,这个城市的排序格局就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换言之,宁波加油可能进入全国前十,错失机会就可能掉到全国18名后。而宁波镇海炼化扩建一体化项目是中国“十二五”重点生产力布局规划项目,拟扩建年产15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558.7亿元人民币,一旦这个项目投产,带给宁波的工业总产值肯定在千亿元以上,也必定会给宁波在激烈的全国城市竞争中加上极大的一分。由此不难理解宁波政府方面对于此项目会保持巨大的热情。

  当宁波市政府方面宣布永远不上PX项目,而且炼油、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还将进行评估,这些都表明宁波在石化产业方面的新扩张受到的巨大的挫折,必定会影响到宁波在区域发展格局的竞争力,也会影响到宁波在中国城市中的地位,而且这种影响也会波及到宁波老百姓的收入。应该说,宁波事件总体上是一个双输的事件,宁波在PX项目上摔了一小跤。事实上,PX项目在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都有投产,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也认为风险可控,但最终还是出现这种双输,就需要寻找背后真正的原因——民众的利益诉求是否真正得到了政府的尊重,政府“为民做主”的思维、行径和民意之间的冲突是否得到了及时的化解?

  事件以和平方式解决令人欣慰,但令人担忧的是中国重化工项目的前景。虽然PX项目在一些城市接连败走,但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重化工项目在国内终归要有落脚之地。有关部门在立项之前不仅要做好环境保护的科学问题,更要健全决策的程序问题。一项“十二五”规划在宁波说上就上,说下就下,暴露了决策的程序缺陷。假如这个缺陷得不到很好的纠正,也难保类似事件在其他地方不会再度上演。

  厦门、大连、什邡、启东到宁波系列事件发生地都是在中国经济相对而言非常发达的地区,这表明当经济发达了,老百姓收入高了,其更多的利益诉求已经从吃饭问题走向了健康、公平公正、知情权、参与权等各种新的层次上的问题。为此职能部门必须建立公开、合法、有社会公信力的重化工项目立项程序,充分尊重市民的知情权,从根本上解决重化工项目面临的僵局。实际上,宁波镇海PX项目、什邡钼铜项目、启东排污入海项目等大议题,如若在通过之前充分尊重市民的知情权,让市民围绕这些项目对本地经济发展以及对环境可能带来的隐患进行充分论争、表达和权衡,相信这些项目也不至于在后来会遭到如此强烈的民意阻击,并激起民众的反感和对立情绪。

  之前,在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中,中央政府层面中的区域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土地政策、碳政策(节能减排),地方政府层面中的领导人、执行力、创新能力等往往是决定一个区域能否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

  在接连发生厦门、大连、什邡、启东事件以后,宁波PX项目的“摔跤”事件再次表明:当前的邻避效应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更表明区域发展必须更重视经济建设,必须要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步进行。尤其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更加注重。

  反过来,通过宁波这系列事件产生的巨大倒逼共识,也会促使更多城市开始思考在区域竞争中如何持续发展,更重视“五位一体”的建设,这也许会给中国新一轮区域发展带来转机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