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弹指一挥间。过去的十年间,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资本市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本土化到国际化,从无序到有序,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尽管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无疑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实现了规模的急剧扩大,而且实现了质量的大幅飞跃。
无论对于决策层和监管层来说,还是对于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而言,这都是极其不平凡的十年。
首先,这是中国资本市场艰难进步而又充满争议的十年。
在这十年里,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中小板、创业板市场推出,场外市场逐步发展,资本市场的规模飞速扩张。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政策市”、“圈钱机制”、“造富机器”的质疑仍然不绝于耳,不规范案例仍然屡见不鲜,监管不足、内幕交易、投机盛行、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仍然无法完满克服。
在这十年里,伴随着合格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稳步实施,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经历了2008年次债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的反复洗礼,中国资本市场与其他境外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美欧经济状况和资本市场与中国资本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日趋明显,试图脱离全球经济环境一枝独秀的观点已经证明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其次,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政策驱动显著的十年。
中国资本市场一开始设立就是政府主导和推动的结果,必然带有典型的政策驱动特征,也因此带有明显的“政策市”特征。
2001年的国有股减持致使市场急剧下跌;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让股市起死回生;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陆续推出十大行业振兴规划及其实施细则,推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国有股转持、证券市场政策维稳、创业板实施细则、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重大举措,确实使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但是也埋下了恶性通胀的隐患;2010年1月18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新一轮货币紧缩开始,股票市场也从此踏上了漫漫熊途。
可见,尽管政府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设立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过度的行政干预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果。
再次,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层出不穷、步伐日益加快的十年。
在这十年里,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步伐如此之快,完全超出了投资者的预期和市场本身发展的速度。
尤其是2009年初以来,监管层史无前例地加快了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步伐。先是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然后针对大小非减持带来的不利冲击实施国有股转持,继而推出并不断完善中小板、创业板,然后在融资融券试点的基础上推出股指期货,新一届监管层上任以来,完善价值投资的理念、推出退市制度、鼓励引导上市公司分红、打击内幕交易等重拳更是好戏连台,这些都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里程碑。
同时,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十年。
在这十年里,无论是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还是散户投资者,面对证券市场这块最好的试金石,都一一原形毕露。
曾几何时,多少试图一夜暴富的中小投资者热衷于追逐消息、爆炒ST,而当机会真的来临时,却在忧虑中犹犹豫豫,落入俗套似的盲目追涨杀跌,最后被迫出局。而投资理念相对成熟的投资者却抓住机遇获得了丰厚回报。
曾几何时,多少叱咤风云、翻云覆雨的机构由于亏损累累而不复存在。而秉持正确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却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曾几何时,多少曾经举足轻重的著名人物因违规操作锒铛入狱。而多年屹立不倒的精英人士也大有人在,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
总体来讲,这是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成长壮大的十年。
在这十年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并成功上市;金融创新突飞猛进,债券市场迅速发展,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相继推出。
在这十年里,中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股票市场看,2012年6月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达到2444家,股票总市值22.6万亿元,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从债券市场看,中国债券市场托管量达到23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也位居世界第三。从期货市场看,除原油外,国际市场主要商品期货品种基本都已在我国上市交易,金融期货也有了长足进步。
在这十年里,无论是对于中国整个宏观经济的有效支撑,还是对于企业的股权融资,还是对于投资者投资渠道的拓宽,甚至对于广大消费者的信心恢复,资本市场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有目共睹。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日趋完善,为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十年里,中国资本市场尽管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存在一系列不容回避的问题:(1)市场融资功能凌驾于投资功能之上,这一功能定位的扭曲是资本市场进一步优化的制度障碍;(2)新股发行制度仍然不够完善,“三高”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3)交易制度仍然有缺陷,为市场过度投机埋下了隐患;(4)监审合一的体制导致“审没把好关、监又不到位”,致使价值投资走形,内幕交易盛行;(5)缺乏严谨的法律框架和有效的执行机制,投资者利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等等,这些都是未来急需解决的问题。
展望未来,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走势,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判断:
第一,世界经济复苏将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扬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美国失业率偏高、美元贬值、巨额贸易逆差、股市震荡、欧洲债务危机,这些并不表明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相反,美国开始缓慢复苏,欧债危机利空出尽,全球主要央行近期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都支持全球经济即将触底反弹。
第二,中国经济前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长期走牛。
中国经济尽管存在通胀压力不容乐观、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产能结构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宏观经济过热等诸多不确定性,同时面临“十二五”规划结构性调整的压力,但是,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依然平稳增长,这是中国资本市场长期走牛的扎实基础。
第三,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资本市场理性成长。
政府既要保增长,又要抑制通货膨胀,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随着降息与降准的双管齐下,货币政策已经转为实质性宽松,只是力度暂时低于预期,这为资本市场上扬提供了必要的政策空间。房地产新政的出发点也是如此,是为了抑制、剔除或预防通货膨胀预期升温带来的泡沫,而不是实质性紧缩,长远来看,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理性成长。
第四,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将进一步加快。
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国有股转持、创业板、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制度建设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国际板、港股直通车、A股市场和B股市场合并,任何一个新进展都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里程碑,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后金融危机时代,整个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格局势必发生翻天覆地的调整,中国资本市场也必然出现结构分化。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必将对资本市场提供更加充足的上扬动力,只是值得强调的是,结构性调整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必然或者只能是结构性机会,而不是全面上扬。夕阳行业与朝阳行业的更替、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以及随之而来的热点题材的转换,必将成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走势的靓丽风景线。
资本市场不平凡的十年
评论
编辑推荐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