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前11月全国新增信贷超去年总量
2012年12月11日,根据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 2)余额94 .48万亿元,同比增13.9%,与此同时,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229亿元,同比少增400亿元,但环比10月份仍有小幅增加。其中,中长期贷款仍是新增贷款的主要来源,当月新增1515亿元,但增量环比10月份减少了31亿元。截至11月底,今年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7.75万亿元,同比多增9191亿元,新增贷款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的7.47万亿元规模。报告显示,11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57%,比上月低0 .30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 .55%,比上月低0 .27个百分点。资金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类似2010年末的资金紧张状况是否卷土重来成为业内关注热点之一。2013年,房地产金融市场有可能继续面临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和房地产融资紧而不缩的尴尬,房地产信贷依然是房地产金融市场资金的主要供应者,全年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释放规模有可能突破26000亿。
央行报告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94.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9%,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9.69万亿元,同比增长5.5%,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2.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当月净投放现金924亿元。报告显示,1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66.69万亿元,同比增长16.1%。人民币贷款余额6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7%,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229亿元,同比少增400亿元。1-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75万亿元,同比多增9191亿元。11月末外币贷款余额6600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当月外币贷款增加166亿美元。 广东省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1月,广东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度到位资金达6973.35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幅比1-10月提高4.8个百分点。同期,国内银行界对房地产贷款出现明显的松动迹象,累计放贷款额为1328.3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7%,增幅比1-10月提高7.0个百分点。资料显示,受销售回暖影响,1-11月广东房地产开发企业从定金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等的资金来源均大幅增长。其中,定金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2210.62亿元和969.21亿元,分别增长23.2%和23.7%。但相比之下,同期广东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外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1-11月全省房企利用外资仅为26.9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2.6%。
11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92.77万亿元,同比增长14.3%。人民币存款余额90.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1个和0.3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4739亿元,同比多增1510亿元。1-1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9.23万亿元,同比多增1.02万亿元。11月末外币存款余额4157亿美元,同比增长55.8%,当月外币存款减少19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数据显示随着季初因素消失,存款增长有所恢复。另据央行公布的数据,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14万亿元。这较上月减少了1500亿元,但同比多1837亿元。当月企业债券净融资较上月有所减少,但依然不低,为1817亿元。由于信贷资源紧张,当月信托贷款增加较多,达1995亿元。总体来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较强。新增贷款比上月略多主要是受存款恢复增长、存贷比压力有一定缓解的影响。近两个月新增贷款保持基本平稳,这主要是因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没有进一步放松,因而不存在大幅超出信贷计划的可能性。
在稳增长的政策思路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小步加码。央行12月1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前11个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7.75万亿元, 超过去年全年的7.47万亿元规模。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229亿元,同比少增400亿元,但较10月创下的5052亿元新低略有回升。住户贷款增加240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89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1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28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47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31亿元,票据融资减少369亿元。新增贷款比上月略多主要是受存款恢复增长、存贷款比压力有一定缓解的影响。今年1-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75万亿元,同比多增9191亿元。而去年全年信贷增量仅7.47万亿元。从月度投放来看,3月、6月新增规模较多,分别为10100亿元及9198亿元,创下年内最高及次高。进入四季度以来,人民币信贷增量基本维持在5000亿-6000亿元的水平。
考虑到经济数据出现好转、11月CPI涨幅回升等因素,未来货币政策明显放松的可能性较低。今年全年信贷投放将在8.2万亿-8.5万亿元之间,明年信贷将持续稳健的态势。较2009年和2010年的疯狂增长,目前信贷已经进入稳健投放的时期,12月信贷规模仍然维持在5000亿-6000亿元区间,明年我国将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另外是信托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地位愈加凸显。1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1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837亿元。信托领域的表现最为抢眼,当月信托贷款增加1995亿元,同比多增1279亿元;较10月的1445亿元而言,环比多增550亿元。今年前11个月的信托贷款为1.03万亿元,而去年的信托贷款仅为2034亿元,增长了4倍有余。11月信托贷款在社会融资中的占比已达到17.5%。而今年1月时,信托贷款增量仅为42亿元,占比4%。相关分析人士指出,信托贷款规模和占比持续走高的部分原因来自于稳增长系列政策之后的地方政府融资需求提高,据不完全统计,30%-40%的信托贷款投向基建领域。但信托贷款融资成本较高,融资规模的急速增长恐积聚风险。
从连续2个月的信贷数据观察,今年信贷投放仍然遵循季节投放规律,预计12月份新增信贷仍然会保持在5500亿元左右的规模,全年信贷规模在8.3万亿左右。从统计数据上看,11月份信托委托贷款3200亿,较上月增加800多亿,这可以解释当月房地产投资为何大幅增加;而债券融资环比减少了1175亿,当月基建投资急速下滑与此有关。11月信贷平稳,但社会融资总量继续保持1 .14万亿的高位,主要是由于信托、委托融资继续猛增。预计全年信贷8.3万亿,社会融资总量15万亿。连续2个季度的社会融资宽松,预计会令经济反弹至明年第一季度。未来政策方向应该不会再有总量上的宽松刺激,比如说降息和降准,现在看来可能性非常低。
无论是新增信贷还是信贷投放总量,均符合预期,且处于相对宽松状态。现在需要注意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信托贷款、企业债券和委托贷款的总额,已与人民币新增贷款的规模基本相当,其他融资渠道正在取代单一贷款模式,这一趋势未来几个月还将延续。 相比于其他经济体频繁的推出宽松政策,国内货币政策未来仍将以稳为主、以静制动,如无切实必要,总量上的宽松刺激将不会再有,一段时间内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都很小。 虽然降准的可能性不会完全排除,但这需要结合外贸、FDI和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对外汇占款的影响来考虑。因此,总体上看,货币政策要更多的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上下功夫,央行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倚重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市场流动性。
2012年12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3年《住房绿皮书》发布暨2012—2013年住房形势与政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课题组成员、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预测,201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释放规模有可能突破26000亿。2012年以来,伴随着货币政策的回暖,房地产市场融资环境逐月改善,截止到2012年10月底,房地产贷款资金超过2万亿,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的比例接近30%,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比增幅比2011年低超过15%,个人按揭贷款则超过30%。另外还有房地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近700亿,房地产信托融资超过2000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商品房价格为什么自今年6月份以来出现了难以遏制的反弹势头。
此种状况应该不是本轮以结构性调控和房地产紧缩为基调的货币政策的初衷,但货币政策目标在房地产领域的背离反映出,房地产市场还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中国房地产领域自2003年以来的过度商品化使得GDP、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日益陷入对房地产高度依赖的陷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无论怎样明示对房地产业的紧缩信号都会很难阻挡住资金向房地产市场的流入步伐。《住房绿皮书》中提到,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紧缩针对的是投机性住房需求,而非消费性住房需求。如果2012年以来房地产金融的回暖,‘暖’的是消费性住房需求,这恰恰是政策调控所期望的,问题在于有没有响应的制度和机制保证资金进入消费性住房领域。
目前所谓的首套房贷、二套房贷以及多套房贷产品,与投机性和投资性房地产开发融资、消费性房地产开发融资等产品在实际运作中并没有进行有效细分并作相应的划分、统计和披露,因而也无法有效评价国家所谓差别化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及其落实效果,实际的情况往往是大量资金以所谓支持保障房、消费性的名义行了房地产投机之实。绿皮书指出,2012年以来,尽管中国政府在适当放松货币政策和释放流动性的同时,继续实施紧缩房地产政策,但这并没有阻挡住货币刘翔房地产领域的步伐,无论是房地产开发贷款还是个人按揭贷款均稳定回暖,房地产以及资本市场也在发改委的“关照”下借助债券发行的渠道加大了向房地产市场输入资金的规模,这些资金汇成房地产价格止跌回升并可能继续升温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