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应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


中国外交应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

——建议中国外交首先主攻南亚课程

说中国外交没能参加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一点都不过份,虽然,国人见怪不怪地听腻了发言人的老生常谈,但不关痛痒的外交辞令的背后的无作为与无战略思考的外交实况的确令人气绝。中国人不能,也不愿再继续当一个不入世的,小儿科的“门槛王”。

中国外交从来就没有这样扪心自问过:什么叫做国家利益角逐?见机行事,见缝插针,见利忘义,一旦机会出现,决然当仁不让,就像普京同志所一以贯之的那样。中国外交有这种思维吗?有这种情趣吗?没有,估计也不屑于有,可全世界的任何国家全都在这样干,如果我们一定要一意孤行,继续醉心于孤芳自赏,那中国在这个丛林世界上还能活得出来吗?中国亿万百姓在这个世界上的正当权益还能有保障吗?

中国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说教,一旦被运用到外交上来,那只能供中央帝国在古代使用,可今天的世道已然大变,再抱持着这种含蓄的病态美德是要误人误国的。

国际外交犹如重量级拳击赛,拳头碰撞与躯体撕裂之间绝没有好话可供商量。先要按倒对方,才能得便喘上一口恶气,不然,就会被别人压倒在身下。

面对美国的海洋围堵,我们亦步亦趋,任由人家选好战场、话题、方式与时间,连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度都跟着起哄,打上门来单挑我们挑衅,我们除了再三推诿与按部就班之外,好像没有别的思考?

现在找大钱的中华民族的脑子关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战场由我挑,战机由我选,有利则进,无利则隐的游击战术好像已然全忘了。不懂游击战思维的就是一个衰翁的梦呓,没有生命活力的国家是不能战胜危厄环境的。

看看现在中国的周边,除了海洋被人家调理成了一锅滚烫的热汤而无法下脚之外,印度与越南又堵在陆地的出口上。有点别的心思的小国们都屏住呼吸,作声不得,而俄罗斯在北方又在忙不迭地熬煮自家的俄式浓汤。

就此,中国该怎么办?该往哪个方向出击,才能化解困厄并实现突围,去诉求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呢?这不能不是中国外交现在最该思考的严峻课题。

中国的最大现有及一贯长处,就是在陆地上推进自己的影响与利益,而这一方向自然就落在了南亚之上。从印度最近的国际作为以及其国内矛盾来看,中国欲朝这个方向上突围的最大障碍正处于一个同样的困境之中,加上现状国力的悬殊,中国完全有能力在南亚出击,去义无反顾地推进自己的国际利益。

中国应当收紧其国际作为中自由散漫的市场扩张,尤其是在南亚。为什么要这样呢?就因为这种无序的作为只能导致中国自由扩张其在南亚的经济利益时,必然会遇到的所在国的国情反弹。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利益扩张,即使是在国内也没能融洽地安抚民生与民族的不满,就这种邋遢的德行倘若直接泛滥到国际上去,就自然会引发愈益增加的反弹,更不要说穷困不堪的南亚诸国。

中国应当制定发展南亚利益与权益的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之上,再适时推进其市场介入,从而实现与南亚诸国的利益衔接,最终实现利益多赢。

针对缅甸、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泰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斯里兰卡、阿富汗、伊朗等国,其中还包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亚、文莱、新加坡等国,进行分门别类的战略规划,从而实现战略层次上的不同实现路径与达成目标的不同方法。

中国应当充分利用自己手上有利的好牌,大打区域经济牌、发展牌与利益共赢牌。与此同时,有序推进自己的利益并发展自己在这一地区中的市场权益。

用经济与利益包围圈反包围在该地区暗中敌视中国的印度,并孤立并引导越南重新走上与中国利益友好的共同发展的道路。在这一大陆上发展中国的国家及市场经济利益时不要害怕美国的反制,美国现在在撒钱上整不过中国,特别是在靠近中国的陆地上。现在,我们与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再搞重复建设,与其在出口产能上坐等芸芸众生的出口企业的不断萎缩或死亡,还不如将经济锋芒指向南亚,就近开拓中国的市场与发展空间。当然,在中国取得了再南亚的主导权宜之后,中国还是应当有序地融进印度的利益,毕竟印度并非中国的天敌,加上印度人民是一个非常质朴与可叹的民族。

即使是在如此之下发生政经或国家实力对抗与较量,中国也能找出一万个办法来调整与补救,在南亚,总比在滔滔大洋中去费时费力地现学游泳,还要与海盗基因的传人争辩起来没完,要快捷与容易得多。

中国应当一边学着在大海里游泳,一边就在陆地上跟人展开自己所擅长的拳脚。等待时过境迁,中国实力再进一步壮大,再扳回海洋权益,再全力向海洋出击。有进有退,有攻有守,有所图而有所不图才是兵家正道。

但愿中国外交能够显露出活力,一个真正生机勃勃的生命活力,而不是任由别人牵着鼻子到处乱转,毕竟不知所终的痛楚与憋闷得无法喘气的憋屈,中国人已经受够了。

 

老夏

201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