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让企业将困难变成财富(12月29日)


 

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企业与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困难与挫折是必然要面对的,那些是独特的财富。人在困难与挫折之中所学习到的远比在平稳与顺境之中所学习到的珍贵得多。

如果你是整个过程的亲历者,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有一些感悟与收获,或者是得到教训,对自己的未来起到警示的作用;或者是得到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应对困难起到支撑的作用。或者是得到忠诚与信任,为自己的团队起到凝聚作用。

面对困难需要有三步曲:剖析造成困难的原因;落实解决困难的方案;反思并建立免遭再度被困难伤害的机制。

 

剖析原因是个理性而系统的工作。

就如企业进行营销的时候的三要素“卖什么、怎么卖、谁去卖”一样,在剖析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是需要问三个问题“做的事情,做事的方法,谁在做事”。这三个要素是密切结合而且缺一不可的。

在所需要剖析的三个因素之中,所做的事情本身是关乎抉择的问题,这个是目标管理与时间管理的结合。你所做的事情,预期可以给你带来什么收益,是名还是利,是成长的过程还是公益性的奉献,对自己对相关的人,在时间与量化上都是需要有明确而清晰的约定的。

对于所做的事情的剖析,不单纯是客观的努力与所完成的数量上的考核,还有态度上的坚韧的问题,对目标的设定与细分,对困难的预见和应对都是做事情本身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对目标的期待,还是对节奏的把握,在优先程度的取舍方面,都是需要有相应的机制进行制约的。

不要执着地认为自己的判断正确,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曾经坚定的保持,很多曾经被认为是错误的决策,坚持下去往往会在峰回路转的时候,证明是正确的,至少是独辟蹊径的。

谁在做事与做事的方法密不可分,因为针对不同的人适用于不同的方法。这个问题很重要,需要专题进行讨论。

虽然决定事情成败的因素很多,但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来源于自身,对于自己的行为规范,对于自己的情绪控制,让事态尽量不要失控,即使在失控局面下,都要尽量做到自律。

 

解决困难是需要从多个角度,从不同层面去做的。

首先要冷静地为自己节流瘦身,在具体的方法之中,收缩办公场地与人员规模,减少媒体宣传与市场推广方面的开支,降低差旅费与相应的招待应酬等级与投入,降低需要对外支付债务的节奏与频率。通过减租裁员找担保打欠条等方式,为自己减轻实际所承受的压力。

必要的时候,即使清盘申请破产保护都是必须的明智之举。企业破产关门清算,其实并没有什么难以接受的。企业仅仅是一个壳,是对外业务的包装,只要相应的核心团队保留了下来,随时可以重新站立起来,东山再起,就可以承受更为猛烈而强有力的打击。

其次是把收益按照时间维度来规划,降低对于每次财务到账金额的数额基数要求,并造成细水长流之势,让自身的现金流不要出现中断,当企业危机已经到了现金流中断的程度,下一步就是猝死了,因为那不单纯是财务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对心理上的打击。

第三是要牢牢掌握舆论的话语权,不要让负面情绪失控性蔓延,危机要及时处理,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都需要有系统的应对和解决方案,从预警到解决再到反思,形成闭环管理。

 

对困难的反思,同样是系统性的。

首要的是每个人从自身角度的反思,从态度上,从习惯上,从方法上深刻检讨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候,因何自身的承受力如此孱弱,如何进行相应的提升与改善,对于任何一个人,假如在经历过困难与挫折之后没有丝毫改变,那么这个财富对其成长就没有价值。

其次是要从决策形成到决策执行与落实的角度,进行深刻反思,在形成不能不面对的困难的时候,内部的机制之中有哪些需要优化与完善的地方。

第三是从危机应对的角度进行反思,从整个团队的角度,看看平台还需要如何优化,流程还需要如何梳理,团队结构还需要如何完善。

 

遇到困难与危机并不是最可怕的,危机与困难处于隐形状态,随时可能让自己遭受灭顶之灾,这才是最可怕的。因此更重要的是让自己能在危机到来之前就拥有完善的解决之道。

面对困难与危机,不直接面对并理性分析就不足以找出根源,不进行妥善应对,就无异于纸上谈兵,但随着危机的化解与困难的消除,而没有进行深入的反思,就无法得到更为切实的教训,并让自己的学费变成了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