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报道:去年4月起,武汉出租车开始换代,换代过程中强制出售给司机的1.3万辆东风雪铁龙爱丽舍出租车,不但价格高出市场行情4万元,而且还是“缩水版”:少装了ABS自动防抱死系统和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存在刹车安全隐患。
目前,这批缩水版爱丽舍已运行一年多,占武汉市出租车总数的80%以上,每天约有95万人乘坐。丑闻被曝光之后,当地照例高度重视。12月2日下午,武汉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工作专班调查出租车生产资质、检验报告,并对出租车购车方式、选型及其配置、销售价格展开调查。武汉市政府还约谈了出租车生产商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约谈后,该公司发布声明,承诺进行免费检测,若发现因厂家产品质量引起的问题,将免费维修处理。
人们往往把维护安全的责任寄托于政府,这本也是政府存在的目的,但政府需要在制约之下实现这一目的。否则,因缺乏约束而形成的行政垄断,不但不能保障人们的安全,反而带来新的安全问题。而令人愤怒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逻辑。据报道,不但个体出租车司机自行购买的非缩水版新爱丽舍得不到运营许可,武汉客运处还给4S店提供一份武汉个体出租车车主花名册,禁止4S店向个体车主出售正常版本的车型,使个体车主不得不购买指定车型。暂且不谈其中存在的腐败可能,武汉客运处非但没把好关还强迫司机购买减配车型,不但是严重渎职,且已涉嫌违法。
而且,上网稍作浏览就能发现,早在今年初,关于武汉出租车没有ABS,关于刹车差的抱怨投诉,以及对武汉客运处的质问、责骂,就已非常之多。今年早些时候,也有湖北媒体做过相关报道。可以说,武汉出租车的“新衣”如何,早就路人皆知,央视不过是喊出皇帝没穿衣服的那个小孩。但遗憾的是,在此之前,那些声音都未能唤起武汉市相关部门的反应,即便他们或许已注意到。所以,这其中更有武汉市多个政府部门的失职。
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武汉市政府还是神龙公司,现在的态度都仍显遮掩和躲闪。央视曝光后,武汉市政府对上述明显问题轻轻带过,却去约谈企业。而企业转身面对车主以及车主背后的广大乘客时,也只是声称:“若发现因厂家产品质量引起的问题,我公司将免费维修处理。”那么,究竟何为“质量问题”?
出租车选型从来都牵涉各方利益。在现有的行政垄断体制下,既有地方政府照顾地方企业的考量,也有依靠就近厂家降低成本的经济算盘,当然也有各种灰色关系。但无论如何,政府的行政垄断使相关部门有非常强势的话语权。面对压价、减配抑或寻租的要求,作为一个企业,神龙公司的选择只能是服从,个中苦衷不难体察。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虽然国家无法律强制要求安装ABS,但减配后车型的各项刹车技术指标未达国标,企业仍需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即使从功利角度来看,企业和产品之间的联系也是无法分割的。在武汉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出现过雪铁龙出租车无ABS引发司机集体抗议的事件。事实上,每一辆行驶的车辆都是一个活广告,如果行蝇营狗苟之事,最终损害的是企业的声誉。
目前,武汉市政府以及神龙公司的态度并不令人满意。武汉市政府应直面自身内部的明显问题,对于这类危及广大市民切身安全的严重失误,首先应向市民真诚道歉,然后切实寻找问题关键,不把自己的责任推给企业。更重要的是,此次丑闻的深层根源在于行政垄断造成的寻租、腐败、低效。如果能借机改革,根本上解除行政垄断,就能带来出租车行业的根本性转变,甚至开全国风气之先。而企业也应深刻反思,承担属于自己的善后责任。如果,往后发生的还是企业一边替人受过一边闷声发大财的故事,那意味着潜规则仍在延续,出现类似安全问题仍将不能避免。
出租车减配丑闻:别把责任都推给企业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