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绯闻”的商业启示


     近日,年过六十的地产大亨王石爱上了《甄嬛传》中饰演敦亲王福晋的30岁的女星田朴珺,王石因此与前妻办理了离婚手续,这条消息成为各大媒介最吸引人的新闻。与此同时,由于两人是在长江商学院读EMBA认识的,长江学院一下子火起来。就在王石闹出婚变绯闻的同时,另一个地产大亨潘石屹也“不甘示弱”,被挖出了“有一7岁私生女”的绯闻,一时誉为中国地产界的“绯闻双雄”,引发了连环爆炒。

  关于王石的绯闻,坊间流传着四句笑话。1、一觉醒来,发现长江商学院火了,都说重组教的好;2、长江商学院突然很忙,无数女艺人打电话咨询入学事宜;3、昨夜媳妇审了一个晚上,天亮前达成妥协:把长江的EMBA给退了;4、潘石屹的进修与出国游学计划泡汤了。

  这条火爆的新闻无论是真是假,是人为策划,还是擦枪走火,透露出的信息无疑是有“研究价值”的——王石婚变,为什么火的是长江商学院?当然是名人效应带动和网络媒体的不懈解读。

  从传播学上说,这条新闻可谓一石三鸟,为“三个品牌”做了免费广告,但广告传递出的“三种价值观”却不尽相同。

  在“王石事件”中,基本形成三种舆论导向:1、调侃长江商学院的多,但力挺的也不在少数,大大提升了商学院“非富即贵”的价值定位和知名度;2、骂王石的多,理解王石的亦有,但较少,王石原来的“高贵”形象有所降低;3、谴责女星田朴珺的少,认为这很正常,甚至有羡慕怂恿“女人傍大款”的倾向。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中国人性素描”:攀附富贵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但多数人内心深处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好人情结”,这两种价值观在交织前进,碰撞制衡。

  素有“硬汉、真男人、“男人中的男人”、征服珠峰的企业家、个性商人”等之美誉的王石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价值投射。婚变结果如何,大家正拭目以待。

  按媒体的描述:硬汉形象的王石,中年以后,游学哈佛,登顶珠峰,布道商学,解读人生,活得任性、随意,写过一些“战胜自己”、“问道灵魂”的书,是一个坦言“跟着内心走,注重个人魅力和生命价值,体验过程少问结果”的男人。

  事实上,中国的房地产界是一个“明星”辈出的行业,任志强、王石、潘石屹、冯仑等地产大亨,他们的“出镜率”并不啻于娱乐圈的明星,而且,还都开了博客、微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个个都像斗士似的。“企业家明星化”在地产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也难怪房地产为什么这么火爆。更重要的是,他们经常性的与国家政策、与网民们展开唇枪舌战,他们的思想影响和改变了不少“上层人士”和网民的看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利益——这可能是这个行业的“企业家群体性格”所致。

  由此,我们不由得想到中国的酒行业,近年来,尤其是白酒行业也传出不少“负面新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形象,但唯独没有传出白酒企业家们的“绯闻”。目前,白酒行业有几万家企业,身价上亿、几十亿的老板不在少数,至今还没有产生像王石、潘石屹、任志强、冯仑一样的“大明星”,更没有企业家开博客、微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与国家政策、网民们展开论战。对于白酒行业来说,这种现象不知是福还是祸。

  两中行业传递出了两种不同的“企业家群体性格”和价值取向,一个外向,一个内敛;一个游学世界,一个传统本土;一个爱新欢,一个恋旧情,一个好像很团结,一个好像爱内讧……

  尽管内心可能都在“体验生命的价值”,但是,外在的行动却迥然不同,对“社会舆论”和“行业利益”的影响也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不怕制造“绯闻”和“雷人语”的张扬型的房地产界,与害怕制造“绯闻”和四平八稳的内敛型的白酒界,哪一种“企业家群体性格”对本行业更有利?尽管不能妄下断语,但,至少也应视为一种有益的行业启示。

《国家名酒评论》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