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经济界砖头,评孙剑的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须多方面完善
孙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须多方面完善XXXXXXX2012-12-03学习时报
回顾2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其成就不言而喻。但当我们享受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的巨大收益时,还需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依然诸多。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尚需在所有制、财税体制、垄断行业、收入分配、人力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等领域深化改革。
所有制改革需完善。近年来,由于部分行业的利润率高,尤以煤炭和房地产行业为甚,国有经济再度进入竞争性行业与民争利,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非公有制经济不断被整合。这显然有悖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国有资本更多地进入竞争性领域,必将影响民营资本的投资热情。市场主体竞争不足的后果必然是消费者利益受损、经济发展缺乏活力,最终形成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国有经济的局面,并且使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有实质性的转变。所有制改革的历程已经充分证明:市场主体单一必然导致经济绩效差,而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经济绩效明显得到提升。所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财税体制改革需深化。虽然财税体制改革的建议已经提出多年,但现实中,公共财政未实现、宏观税负偏高、财力事权不对称、税制结构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财政资金过多地用于经济建设,必然挤占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公共支出,一方面造成政府过多地介入市场主体的活动,另一方面使政府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缺位。宏观税负偏高,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据的份额大,必然挤占居民收入,降低了居民消费能力,致使经济增长难以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财力事权不对称,收入重在中央、支出重在地方的收支格局不可避免地激发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以增加财政收入的冲动,同时将地方独享税如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等利用到极致,大量征用集体土地发展房地产业,以至部分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需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将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公共领域,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介入,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另外要规范政府收入,降低宏观税负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此外,还需深化分税制改革,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财力事权分配,降低地方财政对土地的依赖。优化税制结构,推进环境、资源、财产等方面的税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税收制度体系。
垄断行业改革需推进。当前,垄断行业由于占据市场支配地位,主导着行业定价权,其强势足以影响、左右甚至抵制国家调控政策,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条件下,消费者利益难以得到保障。为了维护行业利益,垄断集团屡屡置社会责任于不顾,做出诸多匪夷所思之行为。所谓的价格听证基本上是涨价形式的合法化,鲜闻举行涨价听证而提案被否决之事,所谓的专家基本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所谓的群众代表也仅是点缀而已。与之谈改革无异于与虎谋皮,可行的办法是对垄断行业进行强制分拆,打破现有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再引入民营资本的广泛参与,才能最终打破垄断。对垄断行业的监管方式,也要有所创新,不能完全听从行业内的意见与建议,而应引入公众监督。这就要求监管机构对垄断行业的经营成本、利润率甚至高管和员工的工资水平透明化,置于公众监管之下。
收入分配格局待调整。从国民收入形成的要素看,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59.3%下降至2008年的47.6%。从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差距看,城乡差距并未缩小,2003―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差距一直在3.23倍左右波动。在当前的收入分配格局下,劳动者的报酬没有得到合理体现,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没有实质性提高,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经济发展过度依靠投资、消费贡献不足的局面。而悬殊的居民收入差距则构成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大障碍。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角度看就是要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国民收入分配适度向居民倾斜和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要允许一切生产要素平等地参与收入分配。对于初次分配后的收入差异悬殊,国家再通过税收手段调节,最终形成市场决定初次分配,国家调控再分配的格局。
用人机制有待改革。科技进步与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而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但是现实中,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公平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远未建立,大量人才流失海外,不仅大学生就业成为全社会难题,就连硕士、博士也加入到失业大军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量身定制的招聘屡见不鲜、伪造学历谋取职位者比比皆是。无论媒体揭露多少次用人黑幕与潜规则,都阻挡不了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辛勤耕耘的劳动者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不学无术、阿谀奉承、裙带关系之流却总能不劳而获。对此,获利者与旁观者均已习以为常。既得利益者的泰然是因为觉得理所当然,旁观者的漠然是因为比比皆然。
作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要素——人力资源——被错配、闲置,是最大的浪费。如果没有一个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任由任人唯亲之势蔓延下去,支撑国家创新与发展的根基将被侵蚀,科技进步与创新难以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经济发展将会失去动力。人力资源的配置使用要经得起全社会的监督,唯有尊重人才,形成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才能营造出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
宏观调控体系有待完善。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市场主体对经济调节手段不敏感,宏观调控往往需要借助行政命令才能达到目标。
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首先要界定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职能。计划作为经济手段的补充,非特殊情况尽量不采用;财政政策主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发挥功能;货币政策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作用。其次要转换调控对象。当前的宏观调控更多的是需求管理,在经济高涨阶段,压制需求;在经济衰退时,刺激需求,忽视了供给调控,结果造成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完善宏观调控要更多地关注供给,使供给能够迎合需求,避免脱离供给,盲目刺激需求。此外还要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虽然可以起到刺激经济或抑制通胀的作用,但不宜频繁使用,如果长期使用,居民理性预期做出的适应性调整反而会使政策失效,影响宏观调控的绩效。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但改革显然不能依靠各部门、各行业自身去完成。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部门推行的改革往往是强化自身的权力,弱化自身的责任,这就需要一个超脱于部门之外的上层组织来自上而下地推动改革,去界定各部门的权力与职责;去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去监管垄断行业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去审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及时消除经济运行的体制性障碍,使经济始终能够在顺畅的体制下运行。
栗彦卿的评论:
又一个砖头,又一鼓吹私有化的狗奴才。
什么“国有经济再度进入竞争性行业与民争利,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非公有制经济不断被整合。这显然有悖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国有资本更多地进入竞争性领域,必将影响民营资本的投资热情。”?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就是全国全民族广大劳动人民的财产,代表了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什么领域都可以进的,竞争性领域怎么样?非竞争性领域怎么样?国有经济是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核心支柱,我国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其领导管理的国有经济可以大范围覆盖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而上文中所谓的“与民争利”,并不是真正的国有经济体系广大职工的意思,也不是为其所争所得,而是极少数国有经济负责人——董事长总经理们的官僚决策,最大利益也被这些蛀虫们所得,动辄上百万几千万的年薪,贪污腐败,三公消费,基本都是这些人,与广大职工关系不大。而上文中所谓的“民营资本”是什么呢?大多是一些改革开放过程中依仗权势、投机、行贿受贿发展壮大起来的个人资本,私人资本,与最广大的工农劳动者基本无关。这些权势既得利益者们的资本,能让其在社会主义国家肆意横行吗?能让私人资本主导我国的市场经济吗?如果真是让私人资本主导我国的市场经济,那么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社会主义”制度又体现在哪里呢?难道仅仅体现在极少的军工等垄断行业?
砖头们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乏走狗的叫嚣固然嚣张,但是,人民是不认账的,历史会算账的。
卢周来:专家缘何成“砖家”VVVVVV2012-12-03学习时报
经济学家在中国越来越成为被讥笑的群体,这既冤枉又不冤枉。冤枉的是,中国经济学家群体毕竟为中国市场化改革尽了绵薄之力,作出了应有贡献。要说不冤枉,是因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因素,不少中国经济学家仍然凭着几条定律“包打天下”,所提出的对策性建议也就驴唇对不上马嘴,贻笑百姓。专家也就成了在媒体尤其在网络上挨拍的“砖家”了。
以一位学者为例。由于运力不足导致买票难,每年春运期间,几乎是中国农民工的“受难日”。于是,经济学家帮忙出各种高招。这位老先生也不例外。他提出的建议是:大幅度提高春运期间火车票价水平即可。理由是,票价一提高,一些低收入农民工就会放弃回家过年。如此一来春运难题自然就解决了。
如果仅从经济学供求定理来看,老先生的建议似乎没有错。但他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春节回家,对于农民工来说,需求几乎是“刚性”的。绝大多数农民工“妻离子散”已近一年,春节是唯一难得的团聚时刻。甚至中国不少乡村仍有这样的规矩:春节必须男丁在家“祭祖还年”,否则就是“牝鸡司晨”,家门会不幸……正因此,回家的路再难,他们的决定也毅然决然。这个时候,抬高火车票价固然可以减少铁路运输压力,但却会抬高全社会农民工回家的成本,比如有不少农民工因为一票难求,不惜冒着更大危险在风雪交加中风餐露宿骑着摩托车回家。所以,如果这位经济学家真正懂得中国农民工所思所想,或许就不会出这样“遭人骂”的主意。
美国著名公共政策专家德博拉?斯通曾指出,一个科学的决策之所以困难重重,主要是因为决策者所面临复杂无比甚至相互构成“悖论”的约束条件,无法用经济学家所谓的“理性的算计”来处理,更不存在能解决所有问题的“绝对黄金法则”。
正因此,中国经济学家要避免成为普罗大众口中的“砖家”,就必须走出书斋,多接地气。
(2012年第9期《书屋》卢周来)
是的,国内相当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基本都是西方自由主义经济的崇拜者,鼓噪者,市场主导的追风者,说到底,还是一些权势既得利益者的乏走狗,群众骂得最多的砖头,就是当仁不让的,也是独董头衔较多的。
市场经济,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它毕竟是发展的手段,环境,而不是最终目的。提高地主资产阶级的福利,还是提高广大工农阶级的福利,这种区别才是根本的。发展市场经济,既可以政府主导,也可以地主资本家主导——市场主导。这里的政府主导,还包括类似英美的比较纯粹的大资产阶级主导,和类似近代德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主导,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政府主导。前两者核心,就是市场主导,是大鱼吃小鱼的资本家主宰的经济发展方式。倡导市场主导,其实质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权势既得利益者资产阶级自由化,最终必将导致类似前苏联的资本主义复辟。倡导政府主导,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政府,特别是严格实行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科学合理民主集中的政府的主导,才是造福于广大劳动人民的。高度集权的类似斯大林式的封建专制型的政府主导,是伪社会主义政府主导,是为极少数权势既得利益者服务的,并非人民大众想要的,也不会造福于广大劳动人民。我们当前的核心任务,就是变极少数政府官员以及官商勾结主导的市场经济发展方式,拍脑子决策方式,为真正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科学民主的政府的主导。抓住了这一点,就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