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遗产


  后世的那些“儒”们,所提倡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恰好就是将孔子的那些合理性的东西给摒弃了,才造成我们的印象中的吃人的“礼教”。我们要反对的,在实质上也正是孔子所要反对的。但是我们不能在反思的过程中,连带着连最基本的合理性也反对了,那样也就不剩下什么了。呵呵。反思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是不能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要分清反对的是什么。

  至于儒学的终极意义的问题,没有一件东西是可以“放之四海皆准”的。一旦那样,真理也就不是真理的,只能是宗教了。儒家当然不是灵丹妙药,有了儒家也不会就什么都有了,同样去除儒家也不是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春秋那个时代的确是留下了丰富的人文遗产,孔子,孟子当然不是全部,儒学更不是。但是儒学确实是几千年来的主流,我们不弄清楚,绝对是无法理解我们自己的。但是我们要看到,即便在春秋时代,包括所谓的“黄老”“韩申”的那些表面上是好像和孔孟之学势同水火的东西。实际上呢?庄子仍然在称呼孔子为“圣人”。韩非也没有实际上反对孔子的核心的合理性,只是说孔孟那些东西做不到,而不是说那些东西不好。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