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祭
一百年前的今天,中国皇帝宣告寿终正寝。
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义,1912年2月12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宣统皇帝宣布退位,这两大事件都发生在农历辛亥年,统称辛亥革命。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前者当纪念,后者更该祭奠。“纸船明烛照天烧”,此举终止了在中国沿袭了2132年的皇帝制度。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如果把秦始皇公元前220年称皇帝始,到1912年清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的漫长岁月称为“皇帝时代”,那么从1912年到2012年的百年则可称为“后皇帝时代”。
许多事情放到历史长河来看,我们就会释然,就会欣慰。中国没有皇帝的时日,刚刚百年;百年对于历史来说,可谓弹指之间。
“皇帝时代”的皇权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蒸煮”、“煎熬”,已经深入中国人的肌髓,成为中国人重要的遗传基因。皇权思想,即包含了人们对于至高无上皇权的羡慕,也包含了人们对于皇权的认同和驯服。不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权威让人渴求,“后宫佳丽三千人”更令人艳羡,更何况“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不到“驾崩”日,终身享富贵,而且福荫子孙。皇权的重要特征有三个: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子承父业的世袭制度;不到终老不撒手的终身制。其实,中国历史就是一部皇权争夺史。“皇帝时代”如此,“后皇帝时代”亦然。
百年来的军阀混战,甚至包括国共两党的纷争,其实也都是“类皇权”的权力之争。“人人都有帝王相,就是人多轮不上”,只要有条件、有机会,谁都想当皇帝,甚至“类皇帝”,过过“皇帝瘾”。袁世凯急不可耐地撕去了“大总统”的外衣,当了83天“洪宪皇帝”。蒋介石何尝不想称帝,他的独裁专制正是皇权的精髓,至于他的“终老总统”和蒋经国的接任也都秉承了皇权的终身制和世袭制。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的“皇权思想”是很严重的,到他晚年演绎的“文化大革命”,把这种“皇权思想”推向极致。不仅承袭了“三呼万岁”“万寿无疆”的皇权形式,而且,彰显了“神化、绝对化、独断化”的皇权本质。那场灾难,既有毛泽东的“皇权思想”作导向,也有亿万百姓“皇权思想”做基础。顶礼膜拜,俯首贴耳,狂热浮躁,比之对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实践证明,中国清除“皇权思想”之日,就是进步发展之时;中国“皇权思想”泛滥之日,便是祸国殃民之时。
当此辛亥百年祭,该为中国清除“皇权思想”的五大成果庆幸:辛亥革命终止了封建的皇帝制度,此为一幸也;阴差阳错,中国废止了封建的世袭制,否则,中国会和今日的朝鲜一般悲惨,此为二幸也;邓小平身体力行,废除了封建的终身制,此为三幸也;百年之间,中国由被动挨打的弱国,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军事强国,此为四幸也;百年之间,中国由积弱积贫的弱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此为五幸也。
当此辛亥百年祭,祈祷中国民主进程的提速,祈祷中国的繁荣昌盛,祈祷中国民富国强。呜呼哀哉,辛亥的英灵安息吧,皇权的阴魂消散吧,“后皇帝时代”终止吧,中国的脊梁挺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