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日晚从茂名市有关方面获悉:茂名、化州两级警方近日打掉一个网络敲诈勒索团伙,抓获其两年来利用网络论坛恶意炒作负面信息勒索欲删帖事主钱财的王智权、梁尚荣、梁土新等3名团伙成员,涉案金额达十多万元。经审查,犯罪嫌疑人王智权对其利用自己开设和管理的化州论坛网,注册“神出鬼末”、“灰太狼”、“功成身退”等一批马甲ID,恶意收集和炒作个人和单位的负面信息,对这些负面信息进行恶意炒作、置顶,制造不良舆论影响,迫使事主联系其删帖,从而敲诈勒索事主钱财,每次收取500-5000元不等的删帖费,从2009年至2011年间,该团伙共作案十多宗,受害者涉及化州市多名公务员、教师、老板等。(2012年02月12日羊城晚报)
近几年来,网络以其信息传递迅速、影响面广的独特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和传统的信息传送渠道的不足,甚而表现出了非凡的社会影响力、公众认可度以及对重大事件、重大问题的辐射整合能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网络给我们的表达创造了无限的空间,但也因其“野马脱缰”般的不规范性,而为骗子们施展伎俩提供了舞台,从而导致了网络诈骗层出不穷、翻新不断。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些的一些事情:商家生意刚刚做得很好,就会有竞争对手雇人在网络上骂你;品牌形象刚刚树立,马上会有人在网络上发布铺天盖地的负面消息;哪怕只是在淘宝上开了一个小小的店铺,也都要提防着随时可能从网络中涌来的恶评如潮……正当这些被害者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些打着“删除帖子”、“控制负面消息”旗号的公关公司就会找上门来。于是签署合约、支付款项、删除负面消息……就在这些看似为被害者扭转局面的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时,一个个精心编织的“敲诈”之网也开始收紧,被害的企业除了可以得到片刻的安宁之外,只能是在这张无形的大网中越陷越深。
一般来讲,这种网络诈骗往往不会针对某个人,他们的目标往往是一些声名在外的大企业,因为每一条负面信息的传播都将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灭顶之灾。加之 “拿钱消灾”是商人固有的思维方式,所以“私下给一些钱,找网站内部人员去操作删帖”就成为了息事宁人的最佳选择,也让网络敲诈者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敲诈的目的。
而王智权网络敲诈勒索团伙之所以被端,其实也就在于其道行的不够精深。他们除了敲诈单位以外,还恶意收集和炒作个人的负面信息。尽管多数受害人也都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想花点钱以求息事宁人。但毕竟还有一些人承受不起高昂的“删帖费”甚至很委屈很来气的,王智权网络敲诈勒索团伙被端,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其实,只要我们经常上网,就会发现这种网络敲诈操作流程无非就是这么几步:一是在寻找搜集资料找枪手撰写攻击性文章,二是找帖手将文章贴到自己的网站或其他的网站上,三是与被诋毁的单位或个人协商删帖。因此,要想识破网络骗局并不复杂,只要有人与你协商删帖一事,则必然是一种敲诈勒索的犯罪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工作和生活中要行得正、站得直,要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及时收集证据并积极报警,即便不愿报警也不能让其敲诈成功,助长犯罪者的气焰。
然而 “明枪易挡暗箭难防”, 尽管王智权团伙已经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潜在的“网络水军”还很多,“拿钱消灾”的心理还很普遍。一些人运用威胁受害人,诋毁、迫害其公共名誉的方式向受害者进行敲诈的现象依然很多。因此,遏制利用网络进行敲诈的行为,单靠单位和个人的觉悟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从源头上杜绝隐患,就必须进一步规范各类网站的权责归属及管理制度,探索新的管理手段,实现网络的有序管理和法制化管理!
(李吉明2012年2月12日于河南新乡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