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以上的男童,自不必说,那是不分贵贱贫富的。我认为,孔子所说的“自行束以上”的“束”,应当是指“年龄达到十五岁以上的男童”。一是孔子从小贫寒,他不会也不可能将不能提供“一束干肉”的求学者拒之门外。二是“束”是古代十五岁男子进入大学时所拿的薄礼,后来就成了专门表达十五岁年龄的专有名词,犹如“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及笄”是指女子十六岁,以及孔子之后人们将“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分别表达人的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等一样。三是孔子本人也说过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的话,也是在十五岁的年龄上进入学习阶段。
在他所收的学生中,有“难与言”的童子,也有只比他小六岁的颜季路(颜回的父亲);有鲁国人,也有来自齐、燕、宋、蔡、卫、郑、卞、陈、秦、吴、楚等国的人。他的学生中,当然有贵族大夫的子弟,但是更多的,则是出身贫贱人家的子弟。他们有“一小竹筒饭,一瓜瓢水,住在陋巷里,受着别人受不了的穷苦”的颜回;有其父为贱人,家无立锥之地的仲弓;有常常吃着粗劣的野菜、被称为“卞之野人”的子路;有住着茅草小屋,蓬蒿编门、破瓮当窗、屋顶漏雨、地下潮湿却端坐而弦歌的鲁国人原宪;有大雪天连件御寒的衣服也没有,以芦苇花絮当棉花的闵子骞;有满手老茧、絮衣破烂、面色浮肿的卫国穷人曾参……贵族、商人、平民、野人、贱人、鄙家、大盗、大驵等,真是“有教无类”。
自行束以上
评论
2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