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司化。中国大学名为事业单位,却与企业相似,一所大学就如同一家公司。中国大学就如同公司一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它忘记了它的责任是“关怀人类社会的根本福祉”,它热衷关怀的是大学自身小集团的利益。它象公司一样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对外最大限度地争取资源,对内象企业一样实行指标化管理,象公司给下属单位下达利润任务指标一样,大学也给所属院系下达科研经费等任务指标。更不能让人原谅的是,中国大学象个公司,却又不是公司,或者说它是这个社会最不负责任的公司;它只管赚不管赔,只吞“利润”,不计成本;如果赚了,它就默认自己为公司,好处进腰包;如果是赔了,它就宣称自己为事业单位,“亏损”由政府买单。中国的大学校长们之所以能几乎举国一致地有向银行贷款的“魄力”,建起一座座让发达国家大学校长们称羡不已的大学城,所遵循的就是这个逻辑;他(她)们在贷款的时候就没有打算还款。
大学世俗化。大学本该是超脱的,不随社会起舞,以自己的独立性充当社会批判者的角色,为社会树立起价值标尺,涵养自身,警示社会,是社会失序的制衡力量。而如今的中国大学超脱不起来了。如今的中国大学正主动地与社会建立广泛联系,积极地融入社会,并美其名曰服务社会。具体办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请进来”,一是“走出去”。“请进来”就是邀请有关人士到大学交流、考察甚至兼职,“走出去”就是方向相反的同内容活动。在大学里,“请进来”与“走出去”自古有之,本是大学的正常活动。麻烦的是,而今大学的“请进来”与“走出去”的背后往往有争取资源、攫取利益的考量。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大学,你还怎么清高得起来?
大学公司化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