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盘点改革开放政策的得失(2月18日)


 

改革开放是重大国策,是已经难以逆转的方向。我们需要对改革开放的成败得失进行理性地盘点。

在任何时候,理性地盘点得失需要面对很多质疑,毕竟有很多人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利益与成果,而盘点总是会让人感觉既得利益将难以为继,或者是那些既得利益都会最终被收回。很有可能,在理性的盘点之后功臣变成罪人,从更高远的意义看,内心难免会有所忐忑,那些既得利益者就会成为盘点本身的阻碍。

但我们依然要盘点得失,即使不是现在,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间节点,也是要进行盘点的。我们现在之所以不去面对,并不是因为没有必要,而仅仅是自己不敢去面对。因为某些东西是已经确定的,那就是跟所失去的相比,所得到的那些东西代价是否过于昂贵?是否会让人在理性的时候感觉不值得。

另外某些东西还没有确定,那就是假如我们所做的确实是让我们感觉“失衡”的,甚至会有罪孽深重的感觉,在那种感觉之下,难免会有相应的负罪感,那种感觉纠结于心头,让我们寝食难安,我们更难以确定,究竟对于这种罪孽要采取什么样的审判,并最终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那种审判以及惩罚,所以就期待那样的审判来得越迟越好。

 

其实很多事情没有那么复杂,抓住核心,顺着逻辑去思考,任何现象都不难得到合理的解释。

任何审判都以历史为参照,现实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点,我们都仅仅是历史中的过客,难以激起一点浪花。所有的喧嚣都是在天空中绽放的烟花,瞬间即会消失。

我们的生命都是一段有始有终的过程,没有永恒,我们的功过成败,不是由我们在最辉煌的鼎盛的时候,由那些崇拜我们的人所做出的,而是在我们成为历史之后,那些甚至不曾与我们谋面的人所做出的。

我们也曾经以不客气甚至指责的语气去评判先人们的功过,那些评判最终也会轮到我们头上。依托的都是理性的数据,事实的基础。

 

通常意义上讲,开放就意味着对传统的背叛,开放所带来的衍生后果,对上就意味着管理成本的加大,对下就意味着生活成本的加大。对内是躁动与不安,对外是入侵的机遇。

生活成本加大势必会导致在求生存谋发展的时候,有更多需要管束的东西存在,在这样的时候,放弃管束就意味着管理方的缺位,会引发社会动荡;相反,加强管束却使得矛盾激化,对抗情绪愈演愈烈,永远都在玩一种猫鼠游戏。

改革就意味着对既往的否定,不管是传统还是文化,角度还是观点,努力目标还是评判标准,都同时在否定。

既然是调转了方向,从开放的时候开始,中国就不再是封闭的国家,而是开放的国家;自己在封闭状态下曾经依托的所有优势,都在瞬间变成了劣势。

既然是改革,就意味着我们以往所坚持的是落后的,是反动的,是注定需要淘汰的东西,是相对没有价值甚至如垃圾与包袱一样需要被丢弃的东西。

 

从确立开放道路的那一刻开始,中国就不再为历史引以为自豪,而是认为历史是个巨大的包袱,对当下的别人充满虔诚与自卑,那就注定让我们被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所控制。因为只有在自身虚无的状态下,才有可能接纳全新的东西,才有可能去接受“先进”的东西。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似乎坚持民族的,就是开历史的倒车;但是坚持国际的,就是引狼入室,少不了对国民利益的盘剥,这两者之间的结合是左右为难,最终结果注定是对外的投降,帮助外人变本加厉地掠夺国内的资源,以讨好国际社会。

 

政府永远是在加强管理规范做法,让你在限定领域、以限定的速度和节奏、用限定的方式去做事。那是以谁为标准的制订者,让谁来决定我们现在的抉择?是那些我们所供奉的先人?是那些注定会对我们进行评判的后代?还是那些一直虎视眈眈地谋求侵略的外来者?

管理成本的加大,就会加重民众的负担,高税收是少不了的。虽然收入有所提高,同时生存成本也在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总是会给民众带来更多的负担。而一旦民众收入的增速与所承担的压力之间形成落差,就会形成实际意义上的倒退。

 

在变革的时代,变化才是主题,变化就意味着不确定性,前提难以掌控。变革是必然的选择,开放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所谓变革就是改变方向、参照物、标准与角度;所谓管理是对节奏的控制,不是对方向的否定,不是不让跑,而是不让你跑那么快。不是不让你干,而是要限定你干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你注定会让人有躁动的感觉。

一面是躁动不安,一面是怨气冲天,所以对立情绪就会加大,而选择了开放的道路,就意味着要提高成本。

 

随着社会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到那些阴暗面,而变成愤青。

愤青是随着环境与心态的变化而变化的。开放的心态会形成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横向的对比之中,会带来民族虚无主义;纵向的比较之中,会有数典忘祖之感,两相结合对管理的威胁最大。

中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也不需要偿还国际资本所提供的债务,更不是可以买来卖去的奴仆,中国人是这块土地的主人,没有必要强迫接受不愿意承担的责任,也没有必要奉献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利益。

国际化是让说着不同语言,用不同文字、持有不同信仰与标准的人之间的自由交流,而不是为了让别人更喜欢自己而将自身的特色抹杀,削足适履。

我们尊重别人与我们不同的那种权利,同时也需要别人尊重我们与之相异的自由。如此才是平等的,才是没有丧失尊严的。

 

贾春宝

2012218日星期六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