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三个“窃食”的故事中,食品是让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取得的。取食者的形象与其取食的方式,很有关联。子路以勇著称,故让其“剥人之衣以沽酒”,子贡的米则是做交易得来。颜回这方面没甚特长,只能简单说他“索米”。这意味着,编故事者的动机、取向虽然不一,细节也自己设想。但人物特性相对固定化,颜回不会去剥人衣服,交易的事也不会安排子路去干。对固有的人物素材越善利用,所编故事就越有感染力。这也是《庄子》一书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孔子、庄子、老子,而非其它子虚乌有者的原因。要是所托非人,效果可就差矣。
不是单纯为了反击道家,儒门才重视以故事的形式谈孔子的。从《论语》可以读到,孔子施教的意图,是培养道德完善的人格,与承担恢复以礼治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秩序的使命
三个“窃食”的故事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