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单纯为了反击道家,儒门才重视以故事的形式谈孔子的。从《论语》可以读到,孔子施教的意图,是培养道德完善的人格,与承担恢复以礼治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秩序的使命。一是内在的、个人的,一是外在的、社会的,两者合二而一。对于外在的、社会的一面,孔子以其渊博的学问,作传授《诗》《书》礼乐的工作;而对于内在的、个人的一面,则不能停留在口头或书面知识上,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体现道德的力量。此即所谓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孔子的两种努力,都为弟子所叹服: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张》)
孔子的两种努力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