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资本论》——新书连载
第一编核心竞争力与知识资本
第一章认识“精灵”,从破解企业核心竞争力入手
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任何管理理论上的盲从,都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理论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逻辑分析和理性归纳,是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与升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同样是众多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成功与失败的实践结晶。因此,要全面认识企业“精灵”,必须从破解企业核心竞争力入手,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产生、传播、发展的渊薮中,逐步认识“精灵”的真正面目,逐步掌握企业知识资本的全部理论。
第一节中国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认识过程
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理论界花了很长时间去争论企业是不是一个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企业之间是否存在竞争?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么简单的问题竟要如此大动干戈。
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无须竞争,一切按计划进行,计划就是市场。企业无须具备什么竞争力,只要完成计划就行,如果能够年年超额完成计划,企业还可能跻身先进的行列。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之间只有竞赛没有竞争。改革开放初期,似乎到处都有投资机会,到处都有钱可赚,一批率先“下海”的民营企业家们更是“一不留神就赚了大钱”。因为市场刚刚开放,竞争尚未形成,制度很不健全,谁抢先一步谁就是赢家。那时,“精灵”似乎并没有现在如此这般神奇的魔力。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企业先后被推到了充满竞争的市场。在计划与市场的转轨时期,企业虽然没有过去那么舒心,但依靠计划体制的惯性,“日子”还过得下去。相当多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廉价使用着大量稀缺的资源、资金、人才,甚至会得到政府垄断和地方政府保护,不允许外国的、外地的优秀的企业进来,不允许高质量的产品进入自己的“领地”。企业使用着大批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廉价劳动力,依靠家族式的管理,相对减少了管理成本,企业轻而易举地便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此时的中国企业,尚不知核心竞争力为何物,更不知“精灵”是何方神圣,也无须依靠核心竞争力生存发展。
好景不长。改革开放的政策像打开了栅栏门,打开了“潘多拉”宝盒,放出“精灵”的同时,国外的大亨们带着雄厚的资金和丰富的企业经营经验纷至沓来,在中国土地上制造的“洋货”充斥了市场;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直接结果,是市场规则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质量低劣的产品断了生路;民营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如雨后春笋,敢于“下海”的人越来越多。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型企业已经超过4,200万户。市场竞争像“扫落叶”的秋风,不论是参天大树还是柔弱树苗都要经受“气温”骤降和“风力”摧毁的考验。当真正看到有的国有企业破产倒闭,看到最初那批赚了大钱的民营企业“尸横遍野”的时候,人们才被迫发出“市场如战场”的慨叹,才隐隐约约地感受到“精灵”无边的法力。曾经戏谑“一不留神就赚了大钱”的老板,现在终于尝到了“一不小心就亏损”的滋味。过去,如果运气不是特别不好,企业一年保持20%、30%的增长并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现在对大多数企业来讲,要赶上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能都有相当大的难度。人们不得不开始思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什么有的企业能长盛不衰,有的企业却“弱不禁风”;为什么有的企业利润丰厚,有的企业却“入不敷出”;为什么有的企业产品供不应求,有的企业产品积压如山……这些问题无法简单地从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所有制结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规模或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努力程度等方面找到答案。正当在人们困惑烦躁的时候,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传到了中国。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能保持长盛不衰的企业是因为它们具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能在长时期内保持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这是因为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创造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使企业能在竞争中保持长期主动性。人们从各自的经历中,感性地认识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具有打开多种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超常能力。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加快,促使企业界和经济理论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掀起了研究热潮,政府和企业开始关注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已全面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制,也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国企业将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迅速构建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大的公司和企业集团,这既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入世后我国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重大举措。
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是我国企业界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由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要求实行全球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则。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把自己纳入到统一的全球经济体系当中,向国际通行的经济规则看齐。为此,有关部门先后举办了多种形式的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研讨会以及高层论坛,荟萃国内顶尖企业家和著名专家学者,通过案例分析、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深刻内涵和实践经验,开始触及到了“精灵”的皮毛。
中国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认识过程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