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斌:房地产软着陆几乎是必然结果


     最近,安徽省芜湖市取消购房契税并提供购房现金补贴的政策仅三天就叫停,央行却又表示要支持首套房贷需求。似乎在政策上有些矛盾。而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则显示,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没有一个城市的房价环比上涨。综合来看,中国楼市既不会硬着陆,也不大可能有报复性的上涨,软着陆几乎是必然结果。

2005年开始,中国楼市已经历了数次调控。但因房价涨有利于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增长,并能带动地方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调控政策往往得不到严格执行。而居民旺盛的居住需求与投资需求都是房价上涨的长期推动力。于是,房价越调越涨成为多数房企和楼市投资人的“经验”。但从2011年以来,中国楼市的调控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政策的放松也是遥遥无期,更耐人寻味的是地方政府全力执行。政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口红利已到拐点,城市化速度在下降,高房价也增加了通胀压力。前几次调控的政策基调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而本次是“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因此全国性的房价下跌只是刚刚开始。

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都曾发生房价暴跌导致的经济硬着陆,中国虽然房价泡沫非常明显,但楼市却不会有硬着陆。美、日的楼市硬着陆根本原因是房价下跌发生在楼市需求基本平衡之时。而目前中国住宅仍是供不应求的,中国传统文化又对住房有着特别的偏好。房价每下跌一定的幅度,就会有部分居民的收入和储蓄达到购房的门槛。更何况中国未来十年平均GDP增速仍有望在7%左右,居民购买力将不断增长,而美日地产泡沫破灭时,GDP潜在增速只有4%不到。楼市硬着陆也不是调控的目标,这从去年酝酿的三线城市限购政策不了了之,和央行最新提出要满足首套房的贷款需求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果房价跌幅比较大,下跌速度比较快,调控的力度很有可能会放松。

奢望调控政策放松房价报复性上涨无疑是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20079月末的调控政策实际已经导致20089月雷曼倒闭前中国房价下跌。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以为是雷曼倒闭后,中国房价才下跌的。2009年房价的报复性上涨和当年新增贷款100%以上的涨幅,和央行大幅调低基准利率,银行又执行七折的优惠房贷利率有关。这种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已不可能重现,则房价的报复性上涨也是无源之水。

虽然房企已普遍放缓了买地步伐,商品房新开工速度将大幅下降,但所谓楼市调控将拖累经济的说法也是伪命题。201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亿平方米,假设80%为住宅,按每套100平方米,相当于880万套。而当年新开工的保障房就有1000万套。无论是保障房还是商品房,都将产生对钢铁、水泥等行业的需求。因此保障房建设的提速,可有效对冲商品房投资下滑对经济的冲击。

综合来看,投资房产的黄金时代已结束,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也将逐步下降。至于说房价,不论全国哪个城市,到2017年,绝对房价能保持在现在的位置就已经相当乐观了。

本文发表于今天的《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