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成世界狂欢之都如何?


柴福洪
 
2007年12月14日,湖北省接到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文,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作者参加过五届武汉城市圈论坛(科协组织),始终没有发现一个可行的、能带动武汉城市圈全局的建设性建议。并且,武汉城市圈设置五年来,一直在在思考:“不发展重化工业,只发展服务业,到底以什么为切入点?如何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事实上,这方面基本没有大的实际行动,对“1+8”九个城市的经济建设的带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作者建议,以武汉为中心,设立一个国际节日。这个国际节日要以吃、喝、玩为中心,仿效巴西的狂欢节,面向全世界,带动旅游、餐饮、酒店、交通、娱乐、文艺、电影等多项活动。只要坚持数年,必然有世界影响力,力争把武汉城市圈建成国际娱乐之都。这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事务。
 
其名称就叫“武汉国际狂欢节”。时间定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一周。
 
首先,向世界宣传武汉城市圈,把武汉城市圈各地的风景名胜,拍成风景、风光片,翻译成100种以上的文字,在互联网上发布。
 
其次,把武汉城市圈作为一个整体,像《话说长江》一样,拍成系列故事片,越长越好,集数越多越好。
 
再次,把风景、风光片加上武汉城市圈历史上和现代的世界级名人,做成广告,在纽约时代广场播放。
 
最后,通过外交部向世界各国艺术团体,发出邀请函,尤其是巴西的桑巴舞艺术团。
 
所有邀请的艺术机构,都要求展示其本国、本民族的特色文化与艺术,把武汉建设成世界文化展示之都,各国艺术表演之都。
 
把整个世界分成七大区域,狂欢节七天,每天都有一个大区域的文化、艺术行游队伍从武汉三镇行游。陆地和水上行游,同时进行,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武汉这个世界狂欢之都来。
 
武汉湖泊众多,区域面积大,风景优美。近几年的交通建设和城市现代化格局初步形成,贯穿三镇的武汉大道即将动工,轻轨、地铁、机场等初步规模,如加上国际狂欢节,武汉成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的可能性非常高。
 
武汉高等教育机构众多,是中国教育之都,若加上国际文化、艺术之都,狂欢之都,那将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眼光与办事的理念必须是世界级的,而且,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是一致的。武汉走国际路线、在中部崛起的可能性指日可待。武汉市要联合其他8个城市,起草报告经省委报中央批准,正式筹办要像北京、上海、广州办国际大型活动一样,全民动员、全圈支持。
 
武汉没有国际事务的建设,没有年复一年的国际影响事件的促进,很难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现在国际上有各种各样的博览会,就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艺术博览会。武汉人、武汉城市圈有这个能力建成这样的国际大型博览会式的狂欢节。
 
21世纪的人类,只要是过节,谁都愿意参与,西方的圣诞节,中国人过;中国的春节,外国人也过。武汉的国际狂欢节肯定有人想过,而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中秋节,是丰收的日子、中国人团聚的日子、赏月的日子、吃月饼的日子、摸秋的日子。
 
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武汉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没有办法服务好,让人吃好、喝好、玩好,交通更是会堵得一塌糊涂。如果在不限行的条件下,解决了交通问题,可能就解决了中国城市化、现代化的难题之一。
 
如果成立一个武汉国际狂欢节服务公司,五年内政府补贴,从第六年起自负盈亏,按商业模式办节,政府、公司、民间三者共同努力,先小规模,一年年地扩大规模,办成有世界影响力的武汉国际狂欢节,是有可能的,“1+8”的其他八个城市除旅游外,还能做什么需要讨论。
 
 
2012年2月19日
 
                          
                           
作者简介
柴福洪,男, (19575--),湖北蕲春人,经济学硕士,黄冈职院教授,高职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公共经济。
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方式:qq303272660 传真:0713-8345265
    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桃园街109号邮编:43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