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惊世界殊


      当今的世界形势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局部地区的动乱开始蔓延。叙利亚、埃及等都是一个明显的征兆。二是局部战争的危机,以伊核问题为脚本的制裁与反制裁正越演越烈。以伊朗重回谈判桌的妥协作为对美欧制裁的回应而进入新的博弈之中。三是华人在海外的安全受到威胁。

      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总是在两个端口上运行,并呈现周期性特征。一个端口是以经济持续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顺周期,世界政治格局总体和平,世界秩序井然有序。人们总希望在这样的周期中生活、工作和成长。但是,顺周期容易麻痹人们的神经,从而碰到一个天花板,并出现可逆状态。另一个端口是以经济萎缩为主要特征的逆周期,伴随着的是失业、收入递减和福利递减以及局部地区社会动荡等等社会矛盾的出现,人们厌恶这个周期生活。姝不知,经济的顺、逆周期是一个规律,是二元结构中正反馈机制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如果这个世界是一元的,那么就不会有社会矛盾,不会有经济波动,那就只有回归到一个状态,也就是中国道家所讲的“太极”,那是一个难解的混沌的状态。

      当今世界开始出现在混沌的状态中,在怀疑和反思之中,在生活水平下降的过程中,社会矛盾出现。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发生就是一个例子。新一轮经济周期性平衡的过程,将是推陈出新的一个过程。一度统治着世界主流经济模式的资本主义在怀疑中出现再度发展的瓶颈。资本主义的走向其实是对自由主义的过度放任,走向一个单级发展的错误逻辑轨道中,因此是周期性经济波动危机的本原。虽然在近代有所改善,但其本质的矛盾依然无法圆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需要共融,从而实现二者的平衡。对于过度的限制、纠偏需要一个新的机制,从而让经济的均衡更为明显。中国、德国都在努力。如果以德国、中国在本轮世界经济波动中的经济表现结果为节点进行逻辑推理,德国中国抗周期衰减的能力相对较强,其原因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德国和中国正是在寻求一种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庸之道的均衡之术。德国在原滋原味的资本主义系统上进行社会主义模式的制度改良,中国在计划经济思维的社会主义模式下进行资本主义的改良,虽然还有不足,但都运用到了存在主义的二元结构模式,从而为制度上的均衡奠定改革良机。

      同样是对市场经济的认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寻找到共同点。因此,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的专属。市场经济建立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但并非无政府的自由主义。这一点是需要重新界定的。哈耶克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维虽然流行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但在2008年的美国主导的金融危机、以及2011年蔓延出的欧洲债务危机的症候下,哈耶克的经济思想明显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谬误。正如2012年冬季达沃斯论坛上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反思一样,寻找新的发展范式将是全球智慧阶层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以改革、发展为主线的中国,可以有这个条件去尝试实践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均衡模式。

      中国需要制度改革和创新。既不可在原有的计划经济思维方式下生存,也不可照搬美英资本主义去发展。选择适宜的制度规范作为社会发展的约束条件,可以向德国学习。中国当前的问题突出在大政府思维,这是计划思维的惯性复辟。中国需要继续坚持市场化发展路径,并在政治制度层面作出改革的举措,从而推动中国向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行。

       我们寄希望于新一届更为年轻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