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己做起


   要说这世上什么最难呢,是考试升学,还是立功创业,抑或升官发财,要么家和事顺,诸如此类呢?这些都是有形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与自己才智能力相适应的位置,应该是可以实现的。实际上,难的东西不在这里,难的只在于一心,一个希望别人理解的心,而这个心偏偏又不为人理解,顺了人家的意尚且好说,不顺意的话什么说法都有了,至于你的心性究竟如何,是没几个人会去认真琢磨的,要不怎么说理解很难呢?

  事不关已,不咸不淡地说上几句,管人家感受如何,可听者有心的感觉我们又何曾为人家着想和体谅呢?我们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有时人家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一句话,可能与某一特定环境、心境和条件相吻合或撞击时,够你三天三夜睡不着,甚或一辈子都念念不忘,而这个念想就在于你不明白、不理解而导致的。可能说者早已忘却,或者虽经反复提起还依稀记得,而有的早已爪哇国里难觅行踪,谁能知道因为不理解这颗心却一直挂念着,演绎出绵延不绝的思想斗争。如若事情是关己的,其情形更是大不一样了。当一个人的真心被演绎成种种说法,甚或打破你头袋也想不到的事情都被人想象出来时,那份委屈和不解,真的是无可诉说;如若这份真情还真的是从他人角度出发而真诚流露的,遭遇了好心没有好报的响应,端的是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感觉都有了,真的是发出这点理解都没有的抱怨,你想这理解咋就这么难呢?这种种心态,皆是一种不理解状态下的心结,说到底钥匙不在别人手上,而在自己掌握之中。

  求理解,本是人心里深处的一种心灵需求,许多时候被理解的感觉甚或会产生知遇之恩、士为知已者死的行为壮举,更不用说平时的形影不离、情同手足。不过在我看来,被理解实际是人性的缺陷和弱点,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实际上是一个人怕自己的好心得不到好报的“自私”表现,一种怕自己真情被人误解、曲解、歪解的“自卑”流露,一种终究自己不理解自己的“缺失”大忌。理解难,不是难在被理解,根本还在于自理解出了问题。当流露的、呈现的皆是一颗无暇晶莹通体光明之心,它必然是为世俗所容所赞,即使一时蒙污染垢,也是对纯真之心的验证和涵养,涵养不仅仅是被理解,更多的是不理解,唯其不理解才是更高更深意义上的理解,因为这颗心不含杂质,就如不染之莲花,从来就不曾抱怨出于污泥,即使再不被理解,也会因其高洁而绽放光辉,即使光辉不现,也依然是内秀其中,价值同在。问题是我们拥有的是怎样一种情怀,大情怀当有大理解,能够包容一切的情怀,定然会有理解一切、一切理解的理解。

  既然已经理解,又何在乎被理解还是不理解呢,一切尽在理解中,想起曾经风行一时的口号“理解万岁”如能在这个意义上认识和理解,理解当真是会万岁的!

       真正的关键在于人的不同。首先人的行为要符合生命的自身要求,还要契合客观法则的要求。与人合作,是必然的,只是合作的方式需要科学。过去那种将人的个性标准化的做法是非理性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优势互补,达到客观的互惠共赢才是健康的造化。生命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感觉,感触玲珑,充实调和,辛苦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