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哲管理咨询集团 首席专家 段磊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中国奢侈品市场可谓一枝独秀。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官方报告》显示,截至3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占全球份额超过四分之一,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预计,2012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将会达到146亿美元以上,并进而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之冠。
奢饰品的中国热,催生了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抢滩。一线品牌的服装、化妆品、首饰等不必说,连全球限量版跑车、名贵腕表、顶级红酒等也成为众多有实力消费者的追逐对象。世界奢侈品协会数据显示,目前世界奢侈品品牌已有80%进入中国市场,除北京、上海等城市外,一些品牌已开始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开设门店。
驱动中国奢饰品市场成长的,笔者认为有三大动因:
一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财富积累。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涌现了近18000名亿万富翁,44000名千万富翁,以及近2.5亿名有购买能力并喜爱为时尚投资的中产阶层。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来看,虽然没有明确对于奢饰品产业的支持,但在出口、投资的作用均受限制的背景下,鼓励消费则无疑是大势所趋。
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奢饰品消费的认可甚至崇尚。对于奢饰品消费,中国人历来就毫不吝啬,对奢饰品的追求自古有之,珠宝玉器、金银首饰等历来都是强盛朝代的象征。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问题,促使很多人通过使用消费品包装自己、抬高身价,这方面的内驱力不可小觑。再就是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对礼品市场的影响,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奢饰品的流通,特别是在公务消费领域。
三是奢饰品的投资价值。中国近十年来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居民财富的管理问题,或者投资渠道问题,而这正是地产市场过热以及部分商品被热炒的原因。奢饰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奢饰品的投资属性。以这两年热炒的红酒为例,《环球红酒》的资料显示,如投资法国波尔多地区的10种红酒,过去3年的回报率为150%,5年回报率为350%,10年回报率为500%;而1982年份的拉菲,更是创下了10年涨幅850%的收益纪录,同期,黄金价格的涨幅才仅有4倍。由此,很多精明的奢饰品消费者,实际上是奢饰品投资者。
与旺盛的需求相比,中国奢饰品市场的流通环节却并不顺畅,突出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新品的发布与全球不同步;二是由于税收的原因、奢饰品的价格远高于国外;三是流通环节“高举高打”,渠道损耗高、加价比例大;四是部分商家受利益驱动,伪冒、仿制现象普遍,甚至大品牌专卖店里卖假货的事情都有发生。
于是,奢饰品消费者很多专程、委托或顺带去国外采购,中国富豪在香港、法国、日本、美国等地奢饰品店一掷千金的场面早已不是新闻,有的店铺甚至在节假日专门打出中文广告以招揽中国购买者。奢饰品流通环节的畸形,还催生了专门的“代购”一族,即:作为国内多位消费者的买手和代理,往返国内外,从事专门的采购服务并从中盈利。
近年年,三个因素的出现,推动了奢饰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首先是奢饰品消费群体和消费规模的快速增长,其次是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电子征信和地面物流体系在中国的迅速普及,第三是消费者消费观点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在采购、比选和鉴别环节。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中间流通环节的减少,包括自身旅行费用的节省,带来的方便和实惠更是实实在在。
大消费成就大商机,奢饰品上网,对于流通环节上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不可估量的机会。
对于知名奢饰品的原厂商,可以通过网络销售推动部分产品、品类的批量销售,并可通过产品的差别化区别不同的渠道,成为现有销售的有益补充,从而形成“旗舰店做形象、网络渠道走销量”的局面,在数码产品领域,这样的模式实际上已非常成熟。同时,通过网络渠道,可以推一些普及类产品,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消费者对自身品牌的认知度。
对于奢饰品的新厂商,目前中国在网络推广服务方面的“手段“已经极为丰富,通过网络可以迅速做大人气,比实体建店的投入要少、要快;通过网络,可以宣扬自己的特立独行的品牌主张(后来的品牌往往需要如此),让散落在不同角落的、“爱”你的人找到你;同时,可有效地争取哪些对于奢饰品了解有限、消费力有限但群体巨大的中低端消费群,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特定的客户群体。比如,有一家专门定制瑞士手表的网站,走的不是大品牌,但也是瑞士的原厂家制造,而且多是手工制作,非常能迎合一些买不起劳力士、江诗丹顿的“瑞士表控“的喜爱。
对于奢饰品的中间经销商来说,开通网络营销,给予消费者适当的优惠,可以扩大销售,提高产品、特别是服饰类产品的流动速率,同时,还可以通过会员制、积分制等方式锁定部分客户,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的互动;对于反季销售、清货等活动,网络无疑也是很好的方式。
当然,在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参与者,支付、物流、维保等,都可以获利,甚至奢饰品的二手交易和交流,也可以成为大生意,甚至成为上市公司,香港的米兰站就是一例。
奢饰品,未必是真正的富豪阶层才消费,一个薪资微博的女孩,为了见心上人,可以用半年的工资买个手袋;一对爱孩子的父母,尽管月入5000,也可能为孩子买个两万元的童车;一对节俭的老夫妇,在结婚纪念日也可能收到儿女们孝敬的昂贵补品……中国奢饰品市场的巨大的潜力就在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有意愿消费的巨大人群与机会。
奢饰品的网络营销才刚刚开始,正所谓永不打烊的奢饰品店,风景独好而商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