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后一个知道公司的“坏消息”


谁最后一个知道公司的“坏消息”

文,朱国成

谁第一个知道公司的某一个好消息,似乎不太确定;但在很多公司,可以确定的是,老板是往往是最后知道某些坏消息的人,至少是“之一”。

而这一点往往是致命的,道理很简单,如果决策缺乏全面的信息支持和反馈,都是“报喜不报忧”,那么企业就距离关张越来越近了。

那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老板过早脱离业务

作为老板,在合适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一线业务是正常的,因为老板也不可能永远是企业的超级sales

但是,如果这个时机选择不合适,那么将是非常危险的。有些中小企业的老板,在企业规模并不是非常大的时候,尤其是在企业尚未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和细分市场、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还没有建立起有力的精英团队的时候,就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做起了董事长、总裁,逐渐远离了具体业务、市场和客户。不脱离业务,就没有坏消息可以隐瞒。

好大喜功,刚愎自用

老板的个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老板善于接受企业的问题和挑战,一般来说企业内的信息流动会比较通畅;反过来,老板本身就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企业没有做大做强,而脾气却见长,那么自然没有人敢来触霉头。

很不幸的是,大多数老板都有这样的问题。这是非常能够理解的:一方面,创业者的骨子里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这种要素的,必然怎么说“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呢”?另一方面,这种因素如果过度也容易成问题,史玉柱的巨人大厦不是一再拔高吗,当然现在的史玉柱与那个时代已经脱胎换骨——人如果不多碰几次壁、多倒上几次霉,怎么能够学聪明呢?

如果是这样一位自视甚高的老板,那么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翻老黄历,用过去否定现在

很多中小企业老板容易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翻老黄历,用自己过去的成功来否定今天,相信很多人都在工作中碰到过这样的场景:你鼓足了勇气去和老板谈一个问题,但老板用他过去的经验、居高临下、不容辩驳地否定了你;而你却再也顾不起勇气和他辩驳,虽然你知道他给你的这些经验和建议根本没有办法解决你的问题,你早就打定主意自己去干了。

如果员工的这种经验“丰富”起来,那么你必然会选择在很多事情上不去向老板汇报。

逆向淘汰,人人当喜鹊

上面这个场景,似乎是员工都学乖了;的确如此,在很多公司里你会看到这个“逆向淘汰”的过程:老板身边的喜鹊渐渐多了起来,而没有人愿意去当乌鸦。有些员工,可能会专拣老板爱听的说,甚至将坏事说成好事;而公司里某些真正有能力的员工会选择性不说话,不说坏事就是了。

考核导向出了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很容易出现一种断层:基层员工在业务执行中大量碰壁,部门管理者则无力解决;空降的、或能力不足的高层管理者在短时间内找不到出路。这时,如果企业内再有比较强的考核压力,比如某些老板挂在嘴边的“我只要结果”,这种管理风格传染力极强,到处都会是不负责任的布置下命令、瞎指挥;这时公司内开始弥漫自上而下的压力,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各个层面则开始隐瞒,有些员工甚至感觉无望一走了之。

上面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老板成了公司“坏消息”的最后一个知情者。固然这些因素在每个企业的表现程度各不相同,但这些状况都是需要格外警惕的。

其实,既然我们对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了了解,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则变得简单。

首先是老板,必须认识到自我修炼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有人讲,做企业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既然选择了老板这个身份,就要明白,如果有一天企业真正没有了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所以老板不仅需要别人来报告问题,更需要从自己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有朋友告诉我,某位著名企业的老板在每年的年底、年初都会拿出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跑一圈客户,这样就能掌握住市场的动向和客户的需求,以及发现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我想,这是那些准备脱离一线业务的老板们应当学习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但彻底隔离无异于自杀;而管战略、抓大事离开了一线业务无异于闭门造车。

这个时候,企业里、围在老板身边的喜鹊就会减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喜鹊的叫声听起来会变得不那么真实和动听。特别要强调的第二点是,在企业里倡导怎样的企业文化非常重要:要真心的喜欢乌鸦,因为敢于向暴露问题的人是真正对企业负有责任感的员工;做喜鹊,可以,但前提是必须真实的发生。我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个民营企业,他们的老板很是倡导一个“责任心”,但他所谓的责任心与大多数人的理解肯定不同,他说:责任心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工作中出现问题及时、主动向领导汇报。要知道,大多数一般员工存在一种心态,就是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尽量隐瞒、掩盖,希望自己处理好而不被发现,但其结果往往是越抹越黑、窟窿越来越大,这当然是企业最不愿看到的。

最后,改变管理风格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要让所有管理者都成为教练。“带队伍”就是要干中学,主要方式当然是“我干你看”;而另一个更有效的方式则是,在问题面前与员工共同找到解决方法,并将问题的出现和解决变成提升员工能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