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待遇
【问题】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融合等方面诸多福利差异,让农民工缺乏安全感。
上海一项调查显示,占77.5%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爱上海”,超过半数想做“新上海人”,但认为已成为“新上海人”的只有30%多。其主要原因在于福利制度的诸多差异,让他们时刻感到与城市人的差异。
“农民工大部分从事粗、重、脏、累、苦和高危险性工作,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制度对他们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全国政协委员迟宝荣呼吁,重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
【对策】彻底消除户籍与福利待遇挂钩的状况,改变福利待遇“两栖化”。
“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全国政协委员李彬建议,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就业管理服务体制,对新生代农民工实行输入地管理,在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施时,统筹考虑他们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方面的需要。
李彬委员建议,逐步剥离依附在户籍上的相关福利制度,使户籍与劳动者住房、就业、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脱钩。
委员们看到,各地妥善解决农民工养老、医疗等社保措施正在不断出台,而让农民工“住有所居”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对此,有委员提出这样一个设想:组织新生代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设计和试点。前期可将固定工作、长期在城市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继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调整完善设计方案,逐步扩大参加对象,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拥有住房提供更多可能。
而民建中央建议,提供廉租房等住房保障,建设相对集中的农民工公寓,培育小户型房屋租赁市场,逐步建立以低端租赁市场为重点,以保障性住房为补充的农民工住房供应体系。
公共服务不能遗忘农民工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