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斌:新增贷款增长乏力反而是股市的利好


     今天上证指数全天反复盘升,收盘上涨0.86%,收盘点位只比上周五本轮上涨行情最高收盘点位差4点,沪市成交量仍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

今天对股市的消息总体偏好:

1、国债期货开市遥遥无期。国债期货或是高收益债的发行,都将分流股市资金,而中金所总经理昨天表示,国债期货的推出并没有时间表。中国国债期货交易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327”国债操纵丑闻,一方面导致国债期货市场长期关闭,另一方面也决定了重启国债期货一定会慎之又慎。

2、房地产调控有限放松。今天有报道称,一份名为《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的报告于今年两会期间提出。该报告汇集了住建部、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土部、央行、银监会等七部委意见。报告提出,今年要保持首套住房贷款政策稳定性,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居民家庭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

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在去年商品房销量大幅下降后,今年前两个月继续大幅下降。目前一、二线城市的商品住宅都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七部委的这份报告的意图很明显:让中等收入家庭,在贷款利率恢复到基准利率,或有所折扣后,增加购房量,消化商品房库存。虽然目前中国房价泡沫与普通居民的收入之间的差距不是房价打九折销售,或是贷款利率略有下浮可以拉平的,但新政策有利于改善房企的现金流,提高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安全性,对宏观经济也有利。今天房地产股也未延续昨天的跌势。

3、市场不相信标普的离谱预测。不久前宣布希腊债务违约(实际欧洲股市普遍收复了前期的跌幅)的标普,今天又发报告称,内地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现金流被削弱,将导致今年银行业不良贷款逐步上升,全年提高2-3个百分点,银行业整体最高可达5%

但今天银行股普遍反弹,涨幅略高于上证指数,显然,资本市场根本不信标普信口开河。这份报告其实也是国际评级机构不了解中国国情的表现之一。

为什么中国较多的中小民营企业无法得到银行的贷款?这其实正说明银行把绝大多数贷款贷给了实力雄厚、现金流良好的大中型企业。虽然中国经济几乎所有的行业产能过剩,但经济增速放缓,反而有利于大中型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更何况,银行发的贷款利率在去年四季度,只有8%略高一些,远远低于民间借贷利率,对企业的财务压力也并不大。

今年以来,新增贷款一直是股市的反向指标,前两个月新增贷款一直不如预期,但股市已连涨两个月。今天,21世纪网获悉,截至311日,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信贷集体走软,新增贷款不足200亿元,除工行外,其他三大行信贷都出现了负增长。一般情况下,新增贷款增长乏力,证明经济活动不旺,不利于股市。但去年下半年,由于货币紧缩政策,大量资金从股市流出,去实体经济中“救急”,或是赚取收益不菲的民间借贷高收益。而目前银行贷款一直增长缓慢,则实体经济中的部分资金必然回流股市。

就未来而言,M1增幅仍处于历史低位附近,上升空间非常大,股市很可能在上半年轻松收复280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