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要看长远收益


  从长远收益来看,虽然初期,海上风电的收益会低于陆上风电,但如果能够达到30年的运行周期,其总体的投入和产出是可以相抵的。

  当前,发展海上风电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据称,到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的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000万千瓦,英国计划超过2000万千瓦。同时,美国、德国等风电大国也都在重点研究海上风电。

  从我国的发展战略上来看,海上风电是国家重点推进项目之一。原因在于一是海上风电直接与我国的发达地区如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等地相对应,并且能够与当地电网用户相连接,从而减少远距离输送损失。二是这些地区的电力需求非常大,同时南方很多地区都在实施限电政策,发展海上风电可以有效缓解电力紧张,减少拉闸限电的情况发生。三是海上风电接入的电网较为强大,可以有效避免类似甘肃地区电网脱网事故的发生。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海上风电的成本回收期会大于陆上风电。不过,陆上风电风机的设计使用寿命是20年,而海上风机按要求使用寿命可以达到30年,其运行周期会比较长。

  因此,从长远收益来看,虽然在开始一段时间里,海上风电的收益会低于陆上风电,但如果能够达到30年的运行周期,其总体的投入和产出是可以相抵的。这是因为风机在最后10年的运行过程中既不产生财务费用,也没有折旧费用,从而全部的收入都可以转化为利润。

  但是,从收益的稳定性方面来看,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这主要体现在海上风电的投资额较大,而电价很难随投资同步增长,导致海上风电的收益率并不高;同时,海上风电要求风机设计使用寿命要达到30年,在这么长的运行周期内,风机能否安全稳定运行也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收益;此外,在目前的货币政策下,企业融资利息较高,导致财务费用增加,使得海上风电的效益受到一定影响,很难达到陆上风电的收益能力。

  但海上风电具有对环境要求不高、风速更为稳定、空间广阔,允许风机机组更为大型化等优势,无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面对海上风电的收益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解决:

  首先,要提高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进步能够提高风机效率。例如,同样是单机容量3兆瓦的风机,在上海东大桥项目中风机叶轮直径是90米,而在江苏滨海项目中叶轮直径达到112米。而风机的发电量与扫风面积成正比,扫风面积的增大就可以大大提高风机效率。随着效率提高,收益自然会相应增加。因此,在同等造价的前提下,提高技术水平就可以提高发电量,提高海上风电的收益。

  其次,设法降低工程造价。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设计,选好施工方案,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另一方面,当前形势,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未来海上风电都会得到大规模发展,因此我国要计划自己设计和建造专门用于海上风电的安装与维护船,这样也可以降低成本。

  通过对风机技术、施工技术的研究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下实现盈利,这是海上风电急需突破的难关。

  但针对我国来说,发展海上风电依然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度,这主要集中在工程基础方面。众所周知,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包括海上洋流、气候条件等,尤其在我国的海洋区域,这种差别更加显着。

  在这样的外部条件下,我国海上风电的基础设计非常困难,在未来的运行维护也有很大难度。一旦出现故障,其维护成本将会非常高。因此,我国的海上风电要把风机质量放在第一位,通过减少故障率来降低维护成本。这对于我国的工程安装企业以及风机制造商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挑战,但这有利于国内海上风电行业整体提高和全面性的发展。

  不过,目前我们的风机在朝着理想状态设计。但海上风电的风机设计与陆上风机是截然不同的,例如风机的轴承、防盐雾、防潮的能力,这些都与陆地设备不同,在风机的设计上,不应该简单地把陆上使用的风机直接安置到海上,海上风电的风机企业当前需要做的是朝着理想状态发展,及时调整、解决所遇问题,只有这样,从成本回收的角度来看,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的收益差距才不是特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