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福洪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破解。
目前的中国大学,是怎能么办的呢?完全按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的行为模式运作,老师听学校行政干部的,行政干部听书记校长的,书记校长听上级(包括举办方行政上级和教育行政上级)的,举办方行政上级和教育行政上级听党政官员的,党政官员听党中央、国务院的。
其实,真正的大学,无需听任何上级的指示,包括学校的书记和校长,某一专业教学工作,只需要听几个专业性教授的就行了。
说实话,大学没必要对社会变迁有什么直接反应,尤其是政治方面的内容,党和政府的文件没必要发到大学里来,大学不需要那多新精神。一所大学,一百年坚守一种办学思想,规模不变、校园不迁,才可能成为世界名校。
大学的书记校长,最好是一个人,不能形成两个中心。
大学的书记校长必须是教育家。
教育家是什么人呢?就是对教师尊敬、对知识敬畏、视学生为子女的人。
大学的书记校长是做什么的呢?教师和学生的服务员、保姆。
服务内容有哪些?三件事:一是为学校筹集办学经费;二是寻找好的教师;三是为师生提供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与环境。
学校不需那么多管理,中国大学缺的是爱。大学的书记校长和教师要爱学生、敬老师,老师和学生都讨厌被管理。
大学行政化、官场化、庸俗化是新中国办教育失败的根源。
政府对大学的责任就是给钱,没有其他义务,即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是反对政府自己的,也必须给钱,这是执政者的天责。大学培养是爱国、爱民族、爱人类的人才。
按上述思想——自主办学,目前的大学书记校长中,有许多人不是在上级指示下,根本就开展不了工作,因为他的人格品质、学术地位、文化素养没有达到让教师们尊敬的高度。真正的大学领导,不是上级任命的,是师生最敬佩的人。如果让师生最敬佩的人当大学书记校长,书记校长能够按自己的教育观培养人才,中国的教育必然成功,当然,也一定有失败的学校。
这就是作者破解“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也是个人认为高教改革就要这样改。
2012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