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前,经济学家吴敬琏大声疾呼“权力寻租膨胀无以复加,中国改革需要顶顶层设计”。两会之后,吴先生的话音未落,“中国养老制度需顶层设计”的声音也起。《东方早报》报道称,中国社科院郑秉文教授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和未来改革方向也需要“顶层设计”。
作为《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起草人的郑秉文,其专访中的两个观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一,为应对“缴费期短,养老期长”的矛盾,中国应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二,养老问题应走回头路,“市场化改革”无须回避。
尽管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但郑的言论一出,反对声骤起。这些反对声,无论从哪个角度发出,其目的只有一个:按时退休,享受国家养老。
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快到来,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3月7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公开表示,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宏观上和微观上的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在5年以前,“国未富人先老”的声音就已响起。
国际上这样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时,这样的社会即被称之为“老龄社会”。按这一标准,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老龄人口近70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比例超过16%(全国是13.3%)的辽宁省,已成为中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人口大省。令人担忧的是,预计未来每年新增老人20万,2015年辽宁老人数字将突破86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比例将超过20%。“老龄化辽宁”,已跃然纸上。
显然,辽宁的老龄化挑战,早已兵临城下。有鉴于此,早在“十一五”,辽宁就已力推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的建设。自此,辽宁连续七年增加企业退休养老金,“新农保”实现农村103万老人全覆盖,居家养老服务取得较大突破;修订《辽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老年人权益维护实现新突破。
然而即便如此,在日趋严重的老龄化挑战面前,辽宁的养老体系建设仍然面临着六大问题,需要“顶层设计”:老年人保障体系,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体系,老年宜居环境体系,老龄产业发展体系,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体系。这其中,同样包含“郑秉文追问”的两大问题:第一,如何筹集足够的资金用以负担养老所需,以解决“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带来的养老困境;第二,如何发动社会力量,用创新的市场化思路,构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造福。
庆幸的是,辽宁已经提前探索,试图用创新的思路应对老龄化的挑战。除了党政主导、全民关怀外,社会参与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去年十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的辽宁省老年服务协会,在力推有爱心、愿献力的企业组建紧密型合作的老年现代服务公司、率先干实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还创造性地提出社会化养老模式包含的“四大创新”:养老居所创新,养老饮食创新,养老文化创新,养老服务连锁创新。
这是一种胸怀天下的创新精神。我们期待这些有关养老的创新思路,能够让辽宁真正成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一方热土。(**注:此为发表于20120316时代商报头版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时略有改动。)
用创新思路应对老龄化挑战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