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从忠
伊顿等级分明
伊顿的规矩使它显得处处与众不同。不论你是权贵之后,还是富贾世家,进了伊顿都得遵守校规,所有学生一律平等,谁想颐指气使,就等于自讨没趣。严格的着装便是伊顿的校规之一。伊顿公学为不同职位、不同等级、不同荣誉的获得者设计了不同着装。
伊顿的校服类似绅士的黑色燕尾服、白色衬衫、圆领扣、黑色的马甲、长裤和皮鞋。这套行头就要700英镑,加上配套的成打衬衫、领带等,装扮一个伊顿人,至少要好几千英镑。在黑色燕尾服中,有一些带披风的,那是国王奖学金获得者的标志。有些穿不同颜色马甲的,是伊顿5年级的“明日之星”,他们是从所有获奖者中选出的佼佼者。如果配有银色扣子,则代表最高级别的优秀学生,他们有权参与学校政务。通过这些日常服饰上的变化,突出竞争中优胜者的地位,使他们理所当然地鹤立鸡群,让学生充分体会优胜者的优越感、荣誉感。
校长、教务长、舍监和各学科负责人,也有不同的黑色学袍,稍微正式的场合,学袍一穿,犹如宫廷朝服,也是等级分明。此外,校方规定的学生必备服饰清单也多少有些“触目惊心”:表中按校服、正式服装、地方外出装、体育与网球装、娱乐装、内衣、板球装以及个人用品等分类,每类均对件数和颜色有着详细的规定。仅个人用品,就包括2套睡衣、1件浴衣、1双拖鞋及4条浴巾等十几项内容。所有衣服还要求必须印上学生的名字、清洗号。
进入21世纪以后,学生头上那顶传统黑色高帽已可不戴了!伊顿校服最早是乔治三世去世时人们为悼念他而穿的,后来却成为学校的校服:黑色燕尾礼服,衬着白色高领恤衫。
在每年6月4日伊顿公学的颁奖典礼这一天,青少年个个穿上黑色燕尾服,胸前衣领饰孔上缀着蓝色康乃馨或牡丹,引领学生家长检阅学习成绩展览,出席感恩崇拜,然后观看伊顿船队在泰晤士河上游行的盛况。这个从1793年便有纪录的船队游行,通常在清晨阳光升起时开始。每艘船上坐着八个身穿白裤、条纹衬衫、头戴缀满玫瑰、紫丁香帽子的少年。他们在沿岸奏着“伊顿船歌”的伴随下,缓缓划行。参加校庆的,常常有议员、贵族、以及著名的毕业生。有时候,女王、亲王、王子们也来参加盛典。
尽管经过了500多年的风霜变迁,但是校园风光依旧、古老校舍仍然巍然耸立。时至今日,伊顿依然以严格的教学以及优秀教学质量优秀而著称。在校园里还是经常可以看到穿着19世纪的绅土服装的学生们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打木球,甚至在周末都运动不止。
近年来,这座古老学府也开始进行了改革:首先是特设助学金,奖励勤奋好学而缴纳不起学费的优秀学生进入该校读书。第二,是向外国学生开放,以改善伊顿的国际形象。目前全校1,270名学生中,有50名是外国人。第三,是为高年级学生增设俄、日等外语课程。
伊顿的奖学金分为两种:“国王奖学金”(简称KS)和“欧彼德奖学金”(简称OS)。国王奖学金获得者可免5年学费,全校有70名,每年级14名。每年入学的新生中,只有得到私立小学校长推荐的100人有资格参加竞争。获得国王奖学金的男孩不仅增添一件潇洒的披风,还有其他高人一等的待遇:搬出普通宿舍楼,住进学校中心庭院的“老校舍”,在专用餐厅就餐。据说,那里的有些食谱,沿用的是16世纪宫廷的烹调方式。
如果说国王奖学金代表着入学时的佼佼者,欧彼德奖学金则标志着在伊顿竞争中的优胜者。欧彼德奖学金年年颁发,3种情况可以获得:一是,已考上国王奖学金,但不喜欢在“金丝雀笼子”生活的学生,可以申请自动转换成欧彼德奖学金,搬回到原来的宿舍楼。二是,每年全校各项考试中成绩最优秀的13名学生可获得“卓越者”荣誉,连续3次或累积4次成为“卓越者”,可以获得欧彼德奖学金。三是,由于某种特长,校长特别授予欧彼德奖学金。这是一种纯粹的学术荣誉,没有奖金,也没有披风。在伊顿的最后一年,从各种获奖者中精选出20人为“明日之星”,名为“POP”,他们的马甲可以是自己选择的颜色。当年威廉王子就曾是“明日之星”,他的马甲是一面英国国旗。
伊顿的人格塑造
很多人一说绅士就想到礼仪课,伊顿确实有礼仪课,但只是很短时间的选修课,大部分家教好的学生也不需要上。初入伊顿,学生只是13岁的小男孩,离开伊顿的是18岁的谦谦君子。他们在伊顿的5年完成的是生理、心理、知识、体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成长。伊顿的校规严格,却不痛苦。比如,一年级学生入学,有10%~20%是没有集体生活经验的家中宝贝,校方的第一个措施是,家长前三周一律不准探望,要把娇生惯养的公子哥“扳”过来!在不准你留恋父母温情的同时,学校给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集体的温暖。
学校还把各种娱乐、体育和业余生活等安排得满满的。每天长知识而又有趣的活动之后,男孩们还没来得及想家,就已疲倦得呼呼大睡。有些家在香港的学生,直到第三周结束才突然想起父母。学校的宿舍是学生们的新家,每座宿舍楼是一个集体,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约50多人,除了上课之外,起居、餐厅、体育、娱乐活动都以宿舍楼为单位。伊顿学生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体育运动。其中,伊顿划船赛的礼仪优雅浪漫,“伊顿五人”、墙赛、田野游戏赛等伊顿的特有运动勇猛粗鲁。在游戏般的体育运动里,男孩们不仅锻炼体魄,而且能形成同学之间的互相尊重、团结、合作、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高年级同学的言谈举止也是低年级同学的榜样,伊顿的良好校风、礼仪,就这样代代相传。
要求学生趋近完美
可能绅士们正是在忍耐、约束,甚至折磨中造就的吧,如果说美国式教育以老师上课把脚跷在桌子上、学生可以随便吃东西出名,那么伊顿所代表的英式传统,则是以它出奇的严格确立风范。
伊顿的学生们虽然衣食无忧,但作息时间却极其严格。他们每天早上必须7时30分起床,参加祷告仪式,然后一直上课到午后1时45分,下午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晚上9时30分准时熄灯就寝。这样刻板而一成不变的时间表,常常令伊顿的老师们都感叹生活太紧张,简直不是人过的,更别说十几岁的孩子了。
学校的课程安排也非常紧张,中学6年的文化课被压缩在4年里学完,最后2年是“大学预科教育”。而且,实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快、慢班方式:每个单科都分14个等级的快慢班。因此,有些学生这科在14班,另一科可能在1班,时刻提醒你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每年通过伊顿考核,前几名会升入更高班。
除了文化课之外,学生还必须参加包括马球、赛艇、击剑、柔道在内的30多种贵族运动,还要接受严格的音乐教育。这里开设了10多种乐器课,并重金礼聘名师任教,其录音棚的精良设备更是可与知名唱片公司媲美。
对于一名十几岁的少年来说,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和锻炼实在是太过辛苦。但精神方面的压力则更大——在伊顿,每个学生都配有私人导师,导师同学生每周见一次面,了解其学习、生活、起居等情况。然后给出评语,寄给学生家长。
伊顿每幢学生宿舍楼都有一位楼长,负责处理学生从生活到学习的一切问题。学生如果犯了错,也由楼长决定如何处罚。伊顿曾有过体罚制度。该校的一名四年级学生曾告诉《时代周刊》的记者,这所学校太过强调优秀了,以致于那些没有什么特殊天赋和骄人成绩的学生很难生存下去,有些达尔文进化论的感觉,一旦你不适应它,就等于说“我是个被淘汰的失败者”。
难怪,有些毕业生公开声称,伊顿公学简直是监狱。难怪,当哈里王子离开伊顿公学时,他高举双拳,大声欢呼:“棒极了!”。能挺过来确实不容易。
满身富贵气
伊顿公学一向标榜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其办学的目标之一。如果你与英国上层社会的一些贤达显贵人士交谈,就会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他们人格养成的基础,归功于伊顿公学。例如,曾是伊顿学生的英国工党议员戴立耶,回忆自己在伊顿公学读书的情景时就说,他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领教到凡事必须看重自己的哲理。虽然他们当时都是年仅十三四岁的少年,但个个都被熏陶得无比自信。
戴立耶说:“有一回我被一个叫雷夫的男孩殴打,跑去向导师告状,导师要我立即把雷夫找来质问。但当我上楼大声喊他时,雷夫却慢条斯理地回答:‘好——可是让那家伙等等也无妨!’”戴立耶所列举的这个“藐视权威的自信典型”,在英国普通民众的心目中,却认为是伊顿学生自负自傲的表现。
有人说,伊顿的学生,年纪小小,可高人一等,即使不穿校服,也很容易被辨认出来。因为他们会操着特有的贵族腔调(学习高贵的发音和遣词造句习惯是伊顿公学的重要课程)、爱理不理的同你谈话。除非你也是“伊顿人”。
对此,伊顿学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自己经过伊顿的教育训练,举止优雅,谈吐不俗。自然看起来特别神气,所以,这是信心十足的表现。
不以分数论成败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学之一,伊顿公学一直以其高水平的学术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醇厚的历史积淀享誉全球,当然,还有它所背负的“贵族学校”名号。伊顿公学校长托尼·利特也讲述了一些在普通中学中会遇到的难题他们是如何化解的。
●关于学生:伊顿的原则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如果因为厌学习而离开学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失误。因此我们要求每个人都能完成学业,而且能够成功。针对在学习中确实有困难的学生,伊顿有一套系统帮助他们,比如每周会安排一次心理学家的咨询和辅导。我们尽量让学生选课的时候根据自己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
●关于教师:伊顿的首要原则是——不爱孩子的不要。在伊顿有160名教师,他们大部分人拥有博士或是硕士学位,但有时我们也会冒一些风险,对于一些没有正式执教证书,但能力超群的老师也会使用,我认为他们能够给年轻的孩子提供很多东西。
我们要求老师除了能教课,也可以教足球或者其他。我们需要他们跟孩子处理好关系,有很多老师学术很高,但不喜欢小孩子,伊顿就不欢迎。
●关于男女生交往:伊顿是尽量保持平衡。我们知道伊顿公学是世界上男子教育的顶级典范学校,但是这种性别教育是有其固有缺陷的。比如说男生的心理健康、健全问题。
伊顿校长认为,虽然我们是一个全男生学校,但是许多管理者、老师还是由女性担任的。同时我们还和女子学校互相交流。比如在学校的戏剧表演中,到需要扮演女生角色的时候,我们就到女校去邀请女生来演出。我们还和当地的一些男女混校的公立学校进行校际交流。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关系,我们在其中需要尽量保持平衡。
伊顿的精神品格
●“独立”在伊顿精神中居于首位。进入伊顿的男孩,差不多个个都有值得称道的家庭背景,但在伊顿,谁也不能再依靠它享有特权。伊顿有严格的校规和作息时间,虽然生活中的大麻烦可由舍监或监护人处理,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完全由孩子自己安排。进入伊顿的第一年,学习如何生活是主课。学会独立地进入社会,这对13岁的孩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意味着从生活到心理上不再依赖别人,事事由自己思考和解决。伊顿的舍监、老师们决不充当保姆式角色,学生有理允许争辩,但首先自己要经过认真思考、理清思路,撒娇或无理取闹绝对没有市场。这一年打下的基础,不仅有利于在伊顿就学的5年,而且惠及一生。
●“个性”即创造性,是建立在学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自信基础上的,是自我意识的成熟。在学校生活中,从把自己房间布置得具有独特品位,到如何选择与自己性情相投的朋友,再到怎样向别人展示个人长处等,都充满个性。课堂上回答问题,小到造句,大到国际政治问题,都要有创见。伊顿公学里有无数的学会、协会、俱乐部和文化活动,更是每个学生表现特长、施展才华的机会。
●“友爱”体现了伊顿人将互相帮助视为天经地义。伊顿的每座宿舍楼就像一个大家庭,各个年级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孩子们在亲密无间的接触中积淀诚挚感情,形成良好校风。在伊顿人之间,如果对有困难者不伸出援手,不仅无法毕业,还会成为丑闻。
●“忠诚”是伊顿人的座右铭。在伊顿,提倡对待朋友绝对忠诚友爱,如对别人的承诺、选定的事业或事吴国家、民族的荣誉等等,必须保持一贯的忠诚。这是一种品质。相反,背后打小报告、出卖朋友的人,遭人鄙视。
●“尊严”是要进行不屈不挠的努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放弃就是丧失尊严,承认束手无策也是丧失尊严;而不屈不挠的努力,哪怕一次次失败,只要坚持不懈就是保持尊严。
●“勇敢”是伊顿强调的一种无所畏惧的挑战精神。伊顿的学生每天有一半的时间从事体育活动,一方面是长身体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伊顿传统的体育运动“墙戏”“五人游戏”和“田野游戏”,都是对抗强度大,甚至过于勇猛和粗鲁的游戏,一场比赛下来,经常是一身泥水、满脸挂花。但男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了勇敢和挑战。
●“传统”一词带有英国文化追求稳健、深厚、实际和循序渐进的特征。伊顿鼓励个性、创新,却反对哗众取宠。他们在精神上,尊重传统,持续发展;现实中,承认秩序,恪守法治;思想上,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所以,伊顿学生的校服类似燕尾服,学生要学习骑马、击剑、划船等许多优雅的贵族运动,学校保持着许多上流社会的仪式和礼节。学生对老师都彬彬有礼,与老师说话时都保持着站姿。
●“绅士”,即要求在任何情况下,特别是遇险境或难堪时,保持理智、平静,不失态、不惊慌。这种克制、含蓄和内敛的心理素质训练,是伊顿的教育目标之一。
●此外,还有谈吐的机智、幽默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优越的使命感。10个关键词综合起来,就是伊顿人的基本素质。
2012年3月16日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