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冠与苹果的恩怨录


唯冠与苹果的恩怨录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我们首先重温一下唯冠的恩恩怨怨,

2000年,台北唯冠注册iPad电脑等多种电子产品的欧洲与世界其他各地的商标。

2001年,深圳唯冠申请注册两项iPad中国商标。

2006年,苹果策划推出iPad平板电脑。

2009年,苹果以3.5万英镑从台湾唯冠手中购得iPad全球商标使用权。

2010年,iPad进入中国市场,深圳唯冠向苹果表示,iPad中国内地的商标权的转让并没有包含在3.5万英镑的转让协议中,要求苹果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2010年4月19日,苹果与英国IP公司将深圳唯冠告上法庭,要求法院确认iPad商标为苹果所有;

2011年12月,深圳中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两公司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人民币4.56万元,由两原告承担。深圳唯冠胜诉。

2月10日,深圳唯冠起诉苹果iPad商标侵权案一审宣判:苹果公司败诉,法院颁布苹果iPad 2禁售令。

2月17日,惠州市中院判定苹果一家经销商禁止销售苹果iPad相关产品。这是iPad商标纠纷以来,第一家被判定败诉的苹果经销商。

据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www.tanxiaofang.com)老师了解到,在唯冠和苹果的官司刚刚开始时,国内众多媒体给唯冠的称呼仅仅是一家总部在中国台湾的企业,但实际上唯冠国际曾是一家大型企业。目前正在和苹果打官司的深圳唯冠正是唯冠国际的全资子公司,它的全名是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也是唯冠国际最大、最核心的研发生产基地,公司于1991年落户深圳,1994年进驻深圳盐田区的沙头角保税区。根据唯冠国际2008年的年报显示,深圳唯冠的注册资本为5000万美元,主要业务为制造及买卖电脑显示器、电视及电脑原件及配件。

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开始放宽台胞赴大陆的许可范围,台胞在大陆开始投资设厂,进行文体、学术等多方面的交流活动,大多数台商的故事都是开始于此。1988年,邓小平在与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会面时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这一年开始,日后在中国电子产品代工行业叱咤风云的巨头们纷纷进入国内,1988年,郭台铭在深圳的一片荒草中宣称富士康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工厂,而日后唯冠在显示器代工行业中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的冠捷集团也于1990年在福建建厂。

当唯冠集团创始人杨荣山在台湾开始建厂时,和他同岁的郭台铭已经在代工行业默默奋斗了16年,但和这些在荒漠中顽强生长的企业一样,唯冠公司在进入内地之前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在这个时间段,大多数台湾的代工企业都开始面临劳工短缺、成本提升的窘境,投资海外成为生存下去的必然条件。

此时台湾地区代工厂作业人员人均基本工资折合人民币每月已超过2500元,而内地的作业员则是每月500元,两者相差约5倍左右。特别是在台湾有钱也请不到人,而内地工厂的门外,随时可见排队找工作的劳务人员,而且这些人年轻,眼明手快。台湾土地价格节节上扬,内地土地却出奇地便宜,各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断为厂商铺路整地。

1997年,唯冠国际和冠捷前后奔赴中国香港上市,两家日后在显示器领域大打出手的老冤家在此时表现得相当一致。同年,富士康从LG手里抢下苹果电脑订单。2000年,趁着美格在欧美市场业绩不佳、市值缩水的良机,唯冠收购了品牌显示器厂商美格的股份。当时唯冠国际基本上以低档显示器为主,这次收购普遍被外界认为唯冠将向高端显示器进行转型。除此之外,唯冠还一度经营及控制台湾CTX中强——当时极具声名的一家显示器生产公司。

当时一个并不被人重视的细节是唯冠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iPad”商标,这在今天几乎成为他们最后的依靠。而此时的富士康已经开始多元化经营,郭台铭领导下的庞大机器开始轰隆碾过那些他们未曾涉足的领域,机光电整合计划、手机代工、主板代工等开始逐渐被纳入富士康的体系。

此时的唯冠在外界看起来非常风光,但专注于显示器领域的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危机在逐渐袭来。和杨荣山、郭台铭不一样,冠捷掌门人宣建生一直都是持股不超过2%的职业经理人。相较于郭台铭创业家、大股东身份、待人的霸气方式,宣建生像儒将,他是职业经理人,带兵讲求合作。

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预定领导力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老师认为,虽然,杨荣生也曾多次努力转型,但可惜种种原因,他的转型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在他的眼里,那段野蛮成长的岁月是唯冠最风光的岁月,甚至比2006年唯冠的利润达到历史最高点的日子还美好。但正是少年茁壮的成长岁月中没有关注细节的发展,唯冠和富士康技术水平的差距注定了以后的悲剧。

2003年10月,唯冠与摩托罗拉达成战略联盟,同时宣布摩托罗拉全新系列资讯家电产品登陆中国内地。这样的强强联手在当时引发轰动,创维老总黄宏生在接受采访时脱口而出:“狼来了!”但如果今天的杨荣山能够成功穿越回10年前,他一定会立刻停止和摩托罗拉的合作。虽然今天和苹果的官司打得热热闹闹,但实际上这官司已经和杨荣山没有半点关系,背后的债主们才是此次官司的幕后推手,而衰败的起因就正是这次合作。

唯冠试图通过和摩托罗拉的合作进行转型,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要走的必然选择之一,“不要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更是金科玉律,但此次合作的最后破裂却让唯冠在转型期吃了一个暗亏,最后只能无奈地倒在后来的全球经济危机中。但在当时,这合作看起来无比美好,在双方宣布达成战略联盟的第二天,在第五届高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上,由摩托罗拉与唯冠集团联合打造的摩托罗拉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楼宇可视对讲、数码录放影机、汽车影音等新一代资讯家电产品悉数亮相。

在双方未来的合作中,摩托罗拉将凭借以往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的积淀,更多介入产品研发,而在制造和营销方面,则会更多地倚赖唯冠原先的资源。这个计划标志着在退出电视机市场30年之后,摩托罗拉又重新返回了电视机市场,并且显著扩大了除了手机、线缆调制解调器和电视机顶盒之外的消费电子产品。

2011年12月27日,深圳中院曾就此案召开了破产听证会。在破产听证会上,深圳唯冠承认企业已经严重资不抵债,但是公司正与美国苹果公司就iPad商标权进行诉讼,未来有可能用获得的赔偿来偿还债务。富邦保险则表示,鉴于此商标权诉讼判决并未生效,深圳唯冠用未来不可预知的赔偿款来证明自身的债务清偿能力,缺乏说服力。

依据我国《破产法》规定,深圳中院对此破产申请的审查已超期。据谭小芳老师了解,已于2月20日向深圳中院发出了《关于尽快裁定受理破产申请的请求》。另据《破产法》规定,法院一旦裁定深圳唯冠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美国苹果与深圳唯冠对于iPad商标归属权的诉讼也将因之中止。待法院指定的管理人接管深圳唯冠财产后,该诉讼才能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