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数已经达到1个亿,占农民工外出打工的60%。如此多的农民工在城市谋生,没有产业支撑,农民工进城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李彬认为,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前提。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稳定就业的需求,也就没有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同样,没有城市化,没有城市公共服务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真正完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因此,当前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首先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进一步拓展城市、城镇的就业空间、公共服务能力和承载能力。
代表委员们认为,提升农民工在城市生存能力,最主要的就是积极畅通就业渠道。“中小城市的中小企业是解决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主渠道。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营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对吸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较多的行业、企业实行税费减免和财政补贴。”李立新建议。
另外,当前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都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在企业中工作,而劳务派遣行业无序竞争,导致相关农民工合法权益受侵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多数劳务派遣工难以获得奖励、培训和晋升等机会,感受不到企业对自身利益和发展的关心,导致普遍缺乏归属感。”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鸣起委员提出,必须要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机构的建设,坚持做到同工要同酬、同工要同权,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提高劳动报酬。
畅通产业渠道,增强农民工就业谋生能力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