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人格为本!


企业管理,人格为本!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现代社会的进步已由重数量转为重质量。人的素质正是决定事物质量的根本因素。笔者认为,人的素质既与他的知识、能力和悟性有关,也与其人格密不可分,并以人格为中轴线。因此,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事业和社会活动的效果和成败。

从内涵的角度看,人格主要是指人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个性特点和进取精神。由此进一步产生了4个重要的人格特征——使命感和责任心、敏感性和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有目标的行为强度。人格的外延则是指,因重要的人格特征结构而产生的个人形象,以及对周围人的影响力。人脑海中智慧的释放不仅需要组织的物质动力,更需要来自他人和群体的精神感召与激励。

虽然我至今也没有时间去看什么九型人格理论,但我知道这不是古人的陈词,就一定是老外的滥调。我只知道对于管理人员不需要九型人格理论,甚至也不需要经典的性格四分理论。企业管理人员只要懂得性格内向、外向或者二者兼有就够了。

著名人格管理培训专家谭小芳(www.tanxiaofang.com)表示人格本身便是一种有价值的力量。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只有依靠其人格所产生的威望(地位和权力难以产生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员工。因此,组织领导者既是组织人格化的体现,也代表了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水平。对高科技企业而言,管理者的人格优劣对企业的成败尤其重要。实践证明,导致高科技企业失败的诸多要素,无不与人的品质(人格)有关。所以,有学者认为,未来的企业管理将会以人格管理为核心。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逐渐超越了埋头苦干的“劳动力”范畴,成为企业“智慧资本”的重要载体。于是,企业界对存在于人脑海中的知识价值有了崭新认识。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点也从贡献劳动力的员工身上转移到贡献智慧的员工身上。如今,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尽管已广泛流传,但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仍存在一些“盲区”,例如对“知识员工”的人格管理不重视,企业未能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格管理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体系。

搞得太复杂,不实用也无法用。要知道我们的老祖宗可是心理学研究的鼻祖。虽然现代心理学兴起于西方,但不管是谁翻译过来,还得从我们老祖宗的词汇里找恰当的词,要不然中国人也理解不了,如果译者不能找到恰当的词汇翻译,不是老外没整明白,就是译者没学明白。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是相同的,从古至今并无变化!人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现在未来永远是这样!

著名人格管理培训专家谭小芳(人格管理课程自诩热线:13938256450)认为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人的心理活动是主观对客观的反应)、人的性格特征也是客观存在(它受遗传影响,也因环境改变,是主客观交相影响的产物,所以有人一辈子性格都没有多少改变,有人性格逐年在变)。心理现象可以揭示,不能发明;人的性格可以分类,但无法穷尽。

究竟人的性格分多少种为宜,这就像自然界(物质早已存在于宇宙)永远可以发现新物种,人类永远可以发现新的性格种类。九型人格有没有?有!十九型人格都有。问题是对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多少种分类是有利于员工管理的,多少种分类是管理人员可以把握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现在人们十分看重诚信,诚信当然也是人格的范畴,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每日三省吾身”中的第二省即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交而不信乎?”富兰克林除了最早讲时间就是金钱外,还讲了信誉就是金钱。大丈夫“一语既出驷马难追”式的一诺千金是企业家应有的素质。

因此,西方管理学者切斯特·巴纳德认为,企业总裁的真正任务是塑造并管理企业的价值观,他发现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位出类拔萃的有个性魅力的企业家,如IBM、宝洁、埃默生、强生和达纳公司等。所以,人格管理首先着眼于企业家的人格形象。

俗话说“一娘生九子,九子九个样”。不知道是不是受这句话的影响,我的助理要求我写一篇有关九型人格的文章。我把他骂了一通:什么混账话?一娘生九子,九子就九个样,那千娘生千子,还不得千子千个样?谁都知道,这里的“样”并非指模样,而是指性格。

他说:“张老师,你不要骂我嘛,这是别人写过的,只是我觉得他写得不好,才让您写!”对不起,错怪人了!你还别说,我这人,这几年,忙于和企业人员一起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真有点疏于学习他人,再加上我当初看过几篇所谓专家的文章,怪我运气不好,不是废话连篇,就是言之无物,有的简直卒不忍读。

还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从中我可是大长了信心:这种水平的文章也敢发上网,我何不也来试试?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手记我思。几经小试牛刀,承蒙网友厚爱,给了不少鼓励,我也就长了精神,越发操盘不辍(本是笔耕不辍,现在不用笔用电脑了),更是没有时间去学习别人的文章了,以至于越发孤陋寡闻了。

具有优秀人格的企业家必然也是尊重员工人格的企业家。由美国市民评选出来的一百家最受欢迎的公司中,有一家英格拉姆计算机批发公司,其董事长有一个专用的24小时畅通的800免费电话,欢迎员工随时与他沟通。美国联信公司董事长劳伦斯·博西迪除了每月给员工写信外,还要举行好几次早餐会,邀请的员工是计算机随机挑选的。微软的盖茨在公司的每次重大事件发生时都要用电子邮件与全体员工交流看法,并把总部召开的会议在网上直播。松下幸之助最喜欢在与员工的交谈中来获取灵感。

道德品质好的人,可以自我完善性格特征中不太适宜周围环境的部分,至少可以做到抑制自己性格中不为大家接受的表现;道德品质不好的人,他不看重人们对他的评价,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他性格特征中让人讨厌的表现不仅不会收敛,而且还会恣意妄为,从而逼人就范,让其个人目的容易达到。道德教育毕竟是家庭、社会的责任。作为企业要做的是让员工不违反制度规定就行了。

企业管理人员的人格管理主要是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不因员工人格缺限而阻碍工作的进程。你说,让我们企业管理人员按照九型、十型人格去管理员工累不累?张国祥老师观点:企业一般管理人员只要懂得人的性格特征就是外向和内向之分,还有介于这二者之间的性格特征就足矣!

对性格内向员工多鼓励、不批评(即使非批评不可,也要单独进行);对性格外向员工多用激将法,激发其更大的斗志和勇气。对介于二者之间性格的员工,多用启发式征求意见安排工作。对任何性格特征的员工都慎用批评,杜绝侮辱人格的语言。

人的性格特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会显示出不同的性格特征。管理者如果高高在上,外向性格的员工在你面前也会变得内向起来;性格内向的员工在这种管理者手下做事,算你倒了大霉,赶快申请调岗吧。不过,如果你的企业正实施规范化管理,那你就幸运了,要离开的人就不是你,而是他了。

谭老师认为人格管理还与企业文化有关。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企业管理的范畴中出现了企业文化(CorporateCulture)的提法,很快地引起了东西方企业界的重视,并且把它列为继泰罗的科学管理、梅奥的行为科学、“管理职能丛林”之后企业管理发展的第四阶段。对企业文化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从狭义来说,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及全体职工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广义角度看,还包括企业中具体人员的文化素质、结构及有关文化建设的措施、组织制度,由企业的环境、价值观、企业中的英雄、仪式和文化网络这五大要素组成,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辐射五个功能。

其实,企业文化除了来源于西方企业新经验外,也有我国企业的探索和我国文化的渗透,如《孙子兵法》中的警句成了国外一些企业的治厂格言;《菜根谭》亦为人们津津乐道;“鞍钢宪法”中的“两参一改三结合”被日本企业引进;我们还曾有过“孟泰精神”和“铁人精神”,这些也都与人格管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