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留住员工的心(六)


  “人到用时方恨少”。持续多年的“用工荒”现象为何总也找不到有效的缓解办法?以笔者之见,关键还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出现了偏差。

  一些企业经常用“高薪”的诱惑来留住员工,但却忽视了员工最想要的,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更深层次的看,“用工荒”其实折射出企业的制度缺陷,员工因为缺乏归属感而忠诚度下降,进而导致企业在关键时刻留不住人。所以,工资水平并非导致服务业人员流动性增加的根本原因,既然高薪留不住人,就应该学会“留心”,留住了心,自然就留住了人。

   企业如何“留心”?关键在于培育员工的归属感。比如,在企业的经营收入方面建立分红制度,将员工工作效率与待遇水平挂钩,将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的利润挂钩。当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时,员工自然就会以企业的利益为重。与此同时,企业还必须转变用工观念。农民工也是工人,企业同样应当给予他们保险、补贴等福利。如此,员工才能真正融入企业,进而产生身份认同,“用工荒”才能够得以解决。

  笔者以为,要真正从源头上化解“用工荒”,还需要立足长远,开出治标又治本的药方。

  规范企业利益分配制度

  通过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薪资分配改革:依据职位、任职者的绩效表现、任职者的能力三种因素,来确定每个人的工资。每个职位都有一个标准工资线,在确定个人的工资时,根据个人绩效和实际技能状况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在福利方面,要不断改善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在社会福利、住房安置、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员工一定的关注。通过建立多元化的福利项目,保证公司的福利政策在符合政府规定的同时,能尽量满足个人的需要。

  在利益共享方面,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尝试员工分红制,即拿出一定的利润在全体员工中平均分配,让员工能参与分享公司的利润成果。

  重视员工培训和发展

  对高层人员,目标是培养成综合素质强、职业化程度高的高级经理人。重点培养领导战略规划能力、帮助公司快速资源获取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对中层人员,目标是培养成有较强团队管理技能及项目管理能力的经理人。重点培养其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基本管理技能(如会议组织、计划、组织协调能力)项目管理知识。对普通员工,目的是培养成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业务专长突出、工作高效的专才。

  让员工满意

  作为组织温度的‘晴雨表”和正式的沟通方式,员工满意度调查有助于发现企业组织制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不足,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时改进和完善,达到有效保留和激励员工的目的。一个企业要定时或不定时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从而全面了解员工的满意度,进而发现企业内在的“隐患”。

  一个优秀企业成功的核心价值观是对人才的重视,最应体现出的理念是“人是第一生产力”,一切重心首先围绕对人力的开发,包括对组织内核心价值人才的开发、培养与保留。他们更在乎建设更能体现“效益、公平”的“人性化的雇佣关系”和相应的发展与培训等管理举措,以此来关爱、培养、发展员工,帮助员工实现在企业发展中的成就感、成长感和归属感,才能为企业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