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6日,摩根士丹利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九仓(00004)继续成为其中一只重点买入的本港综合股份,因其估值吸引(较资产净值折让43%,市帐率为0﹒6倍)、于内地住宅市场持续录得增长、内地租务毛利率持续改善及本港零售商场表现优于大市。该行给予其「增持」投资评级,目标价54元。
2012年3月12日晚,万科A公布了其201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17.82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41.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24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32.15%;基本每股收益0.88元;公司2011年分红派息方案为,每10股派送人民币1.3元(含税)现金股息。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128家机构持有万科A,并且受到券商机构的密切关注和积极看好;统计显示,有26家机构对公司股票做出“买入”评级,成为最受机构青睐的明星股。
评级是由信用评级机构作出的。信用评级机构是金融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服务性中介机构,它是由专门的经济、法律、财务专家组成的、对证券发行人和证券信用进行等级评定的组织。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A·蒙代尔曾表示,对资本市场来说,建立一个独立、有效、公正的信用评级机构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的话,就会导致低效率,而且还会伴随腐败现象的发生。
信用评级机构本源是为资本市场服务、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但由于利益的驱使信用机构沦为助长经济泡沫的工具,就国际而言,信用评级机构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工具。
2011年8月20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前穆迪衍生品部门高级副总裁威廉·哈林顿致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称穆迪公司高层向分析师施压干预评级,以确保穆迪评级交易及收入的稳定。哈林顿认为,穆迪公司存在的利益冲突众所周知:发行人就评级向评级机构支付相关费用;“这种利益冲突在穆迪的运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促使公司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分析师,给发行人想要的评级,否则客户就会流失到其他评级机构。”哈林顿透露,如果有分析师的评级意愿与发行人相反,那么该评级交易就会被视为“悬而未决”,从而影响公司业务,这些“得罪”发行人的分析师,要么被交换到其他部门,要么被责难,甚至开除。
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加剧时期,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也迅速扩张。毋庸置疑,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的所作所为助长了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的发生。正如美国专栏作家詹姆斯·佩索括克斯撰文认为,“在美国评级遭遇下调前,国会两党就开始对标普和其他评级机构很不满意了,因为它们在鼓励过度借款、引爆全球金融危机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国会议员认为2010年出台的多德-弗兰克金融改革法案虽然提高了评级机构的可靠度和透明度,但力度还是不够。”
体制上的缺陷导致了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公正性的缺失,但受国家利益的驱使,美国更会干涉信用机构对涉及美国国家利益的评级。
2011年8月5日晚,标普突然对外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标普下调美国评级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经要求标普披露评级机构中,有哪些人提前得知了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决定,知情人士透露这是SEC对可能存在的内幕交易进行初步调查的一部分。而另两家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也被指需要被加强监管。标普此举引发了包括美国财政部在内的各方不满,奥巴马政府指责标普在计算上有误,导致美国评级遭遇历史性降级。2011年8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称,不管某个评级机构说什么,美国一直是而且将永远是AAA主权评级国家。
麦格劳-希尔公司2011年8月23日通过电子邮件发表声明称,时年55岁的标普总裁夏尔马2011年9月12日离职,以寻求其他机会;时年53岁的花旗银行首席营运官道格拉斯·彼得森将成为夏尔马的继任者。事实表明,夏尔马是被迫离职,而非按照原计划退休。
美国司法部也调查标普在抵押贷款方面的行为,同时也在调查穆迪在金融危机期间对结构性产品的评级行为。
种种情况显示,美国干涉信用机构对涉及美国国家利益的评级,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胡说八道。
在亚洲,经过长期准备,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包括三大巨头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利用中国在信用评级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操纵中国的信用评级市场。实际上,穆迪2011年8月24日宣布将日本国债评级从Aa2下调至Aa3,穆迪称下调日本国债评级的理由是日本巨大的财政赤字和自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以来不断累积的债务负担。
在欧洲,2012年1月13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完成对欧元区16个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评估,将塞浦路斯、意大利、葡萄牙、以及西班牙等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两个等级,将奥地利、法国、马其他、斯洛伐克、以及斯洛文尼亚等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个等级。
多种事实显示,美国掌控了全球的评级业。
对于当前的中国信用评级业,存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不强,也存在中国信用评级业整体行业的公信力不强。2011年8月18日,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大公国际一年评了156个“3A”评级,这个出手相当大方,但明显是滥发评级。大公国际是中国在国际市场有影响力的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对评级应谨慎。中国应大力打造有影响力的数家评级机构,打破美国在评级业的垄断地位,助力提升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