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都城的一些布局特点。我说了我们研究古代都城,从考古学和历史学角度,首先要考虑到透过它的现象去看它本质。所谓现象是什么呢?就是说古代的建筑,古代人通过它的一些活动,给我们留下了他的一些,比如城墙在什么地方?宫殿在什么地方?宗庙在什么地方?居民区在什么地方?这些不同的分布地点和它们分布的关系、它们的变化,恰恰反映出它的当时好多内涵的一些文化因素、一些政治因素。比如第一个我们先讲一讲关于中国古代都城变化的大城和小城。
我们最早说城实际只有一个,我们看到二里头,最早现在二里头还没找到外面的城。有人说最早的城还比二里头还早的。在河南的一个地方,有个叫阳城的地方,有个城才一万平米,有人叫在考古学叫龙山文化时期的城;有人说是夏代最早的城。如果把一万平米能当作城的话,我们刚才讲到二里头宫殿遗址,就是夏王朝那个一号宫殿遗址,已经是一万平方米了。不过外头围了就跟院子一样,里头中间是一个广场,南面是个大门,北面是个大殿,我倒觉得只有宫殿的这种城,这城里头没有老百姓,只有宫殿,因此大禹的父亲鲧说“城以卫君” 。城里头就是为了保卫君,君子的“君”,保卫统治者的。因此老百姓不能进里头去,老百姓只能在城外头,现在我们所谓叫城乡分化。实际上当时不同的地域因为它是个政治中心。但是随着城的发展,统治机构的变大,统治者还有人给他服务的。统治机器越大,国家的机器越大,这样的话呢,需要服务的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人员越多。统治者居住的城就容纳不下了,而且不可能往里容纳。但是呢,你要安全的话,你国王要安全。皇帝说你皇帝安全,丞相也得安全,他一级一级的,但是不同级别有不同级别的保卫措施。但是呢,就像我们后来的比如说皇城,皇城是各种官府,再后来有郭城,为都城服务的,或者以都城这种为中心的,各种以它为生计的,比如手工业者。以国王为主的统治者你还要生活,你还要消费,还得有人给你生产。这些人要居住在哪儿呢?就后来所谓“郭以居民”。郭是城郭,外面大城,小城外面又一个大城,里头住的是其他人。当然这个人分等级,等级越高的,住的离皇帝越近。比如我们讲唐长安城,有好多里坊,上百个里坊,坊就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离皇宫最近的官是呈放射性的,越远级别越低,远到最后都是老百姓了,再远外头就没人了,再远出去就成坟地了。就是这样的结构,城的结构也是这样的结构。所谓有宫城,宫城外头后来有皇城,皇城外头有郭城,这样一个发展趋势。
古代都城的一些布局
评论
10 views